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专题 专题> 常用专题> 文化产业网> 产业资讯

张西月作品入选中华文化名家艺术成就邮票并发行

【连网】日前,笔者从区邮政局获悉,赣榆区螺钿丝嵌工艺创始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张西月的贝雕螺钿丝嵌工艺品入选“中华文化名家艺术成就邮票”并已发行。目前,张西月的这项工艺技术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由中国集邮总公司、中国邮币卡在线联合邮政、电信等部门共同出版的《和谐中华———中华文化名家艺术成就邮票卡纪念珍藏册》系列之《张西月螺钿丝嵌贝雕艺术鉴赏》,包括张西月贝雕作品联体个性化邮票12枚一版,二联纪念票、四联纪念票、明信片各一枚,以及艺术精品电话卡二枚。这套票、卡上印的是张西月近年来创作的部分螺钿丝嵌工艺精品,包括多次获全国、全省比赛大奖的《盛世开屏》《情思》《我的梦》《百虾图》《富贵满堂》等。在这些作品中,张西月运用独创的螺钿丝嵌工艺,精心刻画了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及时代风情等。

作为市级非遗项目“贝雕”的代表性传承人,今年57岁的张西月有着30多年的贝雕经验。高中毕业后,他当过一年的民办教师,又在赣榆文化馆学习油画创作,并举办过个人油画展。1978年,赣榆工艺美术厂将在当地已小有名气的张西月招进,让他专门从事贝雕画创作设计工作,后调入赣榆工艺美术公司工作。一进工厂,张西月就迷上了贝雕画艺术。为提高艺术水平,他专门到南京艺术学院工艺装潢系进修一年,主攻贝雕画研究。由于他刻苦钻研贝雕工艺,先后设计开发新产品20多项,其中镶嵌版画《贝雕柳编》1990年获江苏省优秀新产品“金牛奖”,1991年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银奖;《插花工艺贝雕装饰画》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奖;《田园》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赛银奖。

1997年赣榆工艺美术公司破产后,张西月和大多数工人一样,经历了下岗创业的艰难历程。虽然迫于生计,他转而从事柳编设计和制作,但内心深处一刻也没有放弃对贝雕艺术的研究,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一种新的贝雕工艺尝试———螺钿嵌丝球体造型的创作。他先后尝试过用香椿木、陶瓷制品做实验,但最终都失败了。后来,他从扬州漆器和北京景泰蓝技术中获得灵感,采用大漆脱胎工艺制作瓶体,取得了成功。2013年,他创作的《盛世开屏》在市民间艺人大赛中一鸣惊人,夺得大赛一等奖。

“我琢磨这种新工艺好多年,去年才取得突破性进展。”张西月介绍,螺钿丝嵌艺术是在传统贝雕画的基础上,借鉴扬州漆器和北京景泰蓝技术,融合陶瓷、镂雕、绘画等多种艺术风格,经过创新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主要用贝壳、金属丝及黑色、红色、透明的天然大漆、合成漆等材料,配合脱胎、镂雕、镶嵌、填绘、打磨等技法,使螺钿丝嵌艺术品具有珠光晶莹、金光闪烁、雄浑古朴、韵味无穷的艺术魅力。由于它以贝壳为主材料,并首创在贝壳上采用丝嵌的表现手法,所以能够充分体现赣榆特色的海洋文化特点。    目前,张西月为参加江苏省首届艺术品大展创作的“丝绸之梦”即将完成。“丝绸之梦”造型为天球瓶,用大漆脱胎工艺制成,画面首创采用金属丝与螺钿结合镶嵌工艺技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飞天”造型,托举着一只只白鹭飞向冉冉升起的太阳,舞动的丝带像丝绸之路一样连接着世界各地,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丝绸之路的美好愿望和期盼。

对于螺钿丝嵌艺术的未来发展,张西月说,人生总要干成一件事,我的梦想就是能让螺钿丝嵌这项工艺精益求精,在保持它艺术价值的基础上,能够批量投入生产,进入市场,使螺钿丝嵌工艺品在为人们的生活装点美的同时,体现出应有的经济价值。 (赣榆区委宣传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