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专题 专题> 常用专题> 文化产业网> 产业资讯

一带一路机遇下连云港文化产业大有作为

□ 许兵 刘光亚

【连网】 日前,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应邀来连,与连云港市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文化产业代表深入交流,把脉连云港市文化产业发展,为“一带一路”机遇下如何打造连云港文化产业品牌建言献策。

对接“一带一路”

连云港应扬长避短

作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创始人之一,熊澄宇教授后来主攻文化产业研究,曾应邀为中央政治局讲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相关问题,多次参与中宣部、文化部等行业主管部门重大课题的组织和起草工作。今年5月,文化部提出以文化先行方式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熊澄宇提出的“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是文化创新带、外交先行区、经济增长级、区域稳定器的“四位一体”构想引起国内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同。

对于连云港打造“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发展定位,熊澄宇给予充分肯定,但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为才有位,连云港应该积极依托现有的区位优势扬长避短,先把很多事情做起来,以实际行动提升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方桥头堡的战略地位。”

熊澄宇表示,6月下旬,“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连云港未能纳入是个遗憾。当前,广州等城市正在加快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连云港应该尽力进行现有文化遗存的考证,争取搭上顺风车。

“目前,连云港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陆海交汇枢纽,目标定位准确,发展方向也非常明确,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建设、和哈萨克斯坦的合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充分表明连云港是一个拥有国家概念和国际视野的城市,缺少的是更多好的平台载体。”熊澄宇建议,在外在条件不是非常明晰和具备的情况下,连云港要学会借势,主动接受“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辐射。

坚持规划引领

连云港要重点突破

近年来,连云港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激发活力、提升实力、增强竞争力,初步形成现代传媒、演艺、广告、娱乐、信息网络等13个文化产业门类,拥有文化类企业3200余家。去年,连云港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8.83亿元,连续4年平均增幅达35%。

熊澄宇高度评价了连云港文化产业连续几年的高增长,表示“在全国城市中都很领先,非常少见”。熊澄宇建议,底蕴丰厚和基础良好的文化产业,可以作为连云港“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先导平台。当前的工作是制定针对性、前瞻性强的发展规划,明晰分步实施的时间表,找准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差异点,实现重点突破。

就此,熊澄宇举例说明:他最近几年带领团队做了几个城市的发展规划和文化产业规划,包括给北京、广州、武汉、杭州做了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在做的过程中他发现,最重要的不是找到这些城市在国家总体思路下的共同点,而是这些城市的差异点,文化就是差异,重点是找出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北京提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中央给北京的定位就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杭州按照国务院下发的文件,提出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熊澄宇说,作为连云港,发展文化产业也必须有规划,在现有基础上找出与其他城市的差异点,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

在传承中创新

连云港当打造水晶之城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连云港市东海县拥有水晶及硅资源加工企业近3000家,从业人员15万人,并与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合作设立国家珠宝玉石质量检验中心,以东海国际水晶珠宝城、东海水晶博物馆、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为代表的一批重点设施先后建成投入使用,成功实现产业集聚。

在熊澄宇看来,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是产业集聚,然后是打造功能区,更高的目标是形成特色街区和特色城市。他认为,连云港的西游文化、陆桥文化、海洋文化等均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最具特色的仍属水晶文化。未来一段时期,连云港要想争取进入国家“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大盘子,水晶文化产业是希望所在。

熊澄宇客观分析了东海县水晶产业的现状,强调要在创意、产权、标准、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着力完善提升,更好地拓展产业链,打造国际级文化产业高地。熊澄宇指出,连云港市要建立高端人才引进和本地熟练产业工人培养的长效体制机制,尽快制定行业标准,努力实现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服务和促进水晶产业健康发展。“条件很好,发展势头也很好,关键在于如何谋划,在传承中更好地加快创新步伐。” 熊澄宇充满信心地说,“我期待水晶产业在连云港大地上蓬勃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