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文化被称为一个地区的软实力。我市拥有山海、陆桥、神话、人类遗址、淮盐文化等文化资源,孕育了水晶、温泉、魔术、农业生态文化等一大批传统特色文化。先天优势突出,为什么我市的文化产业没能异军突起?近日,市文广新局发布的《连云港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为未来数年内的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谋篇布局。
清华专家为产业发展出点子
《连云港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由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为连云港量身打造。该研究院由清华大学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组建。这部发展规划历时两年编制而成。2012年,我市文化部门邀请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专家来我市考察、论证,数易其稿,最终定稿。
根据规划,连云港市文化产业发展将从国家战略、优势产业、特色资源层面出发,建设“三核两翼一廊道”文化产业空间格局,重点发展以陆桥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会展业、以创意文化为核心的水晶文化产业、以西游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产业。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区域发展与产业合作中心副主任尚雨告诉记者,连云港市将以现有文化产业集群为基础,集中力量建设布局合理、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集聚效应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健全文化产业链,重点打造一批产业园区。在继续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将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跨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将成为常态。
文化产业体系雏形初现
到“十三五”末,我市将建成1个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国家级水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或园区、3个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或园区、10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在组建、运营报业集团、演艺集团、广电集团等基础上,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在水晶文化、传统文化、文化会展等优势行业,助推2到4家文化企业上市。这都是《发展规划》中提到的目标。
根据规划,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十二五”末占GDP的5%,成为全市新兴支柱产业;到“十三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将占GDP的8%,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到2020年,文化产业将带动经济增长超过540亿元,带动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超过500亿元,成为连云港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文化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迅猛,通过招商引资、企事业单位改制、扶持民营企业等多种途径,逐步建立了包括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等行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门类。截至2012年,我市实现了文化产业增加值37.49亿元和31%以上的年均增长;全市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年均增长17%,文化产业体系初现雏形。
建设“三核两翼一廊道”空间布局
根据我市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资源要素分布情况、相对优势,我市文化产业的总体布局是:以推动文化产业要素聚集程度最高、文化产业资源在国内,甚至国际具备相对优势的市本级和东海县文化产业率先发展,充分发掘各县、区特色文化产业资源,实现三核引领、两翼齐飞、廊道联通、特色鲜明、资源互动的“三核两翼一廊道”文化产业空间格局,构筑苏北文化产业发展带重要增长点,建设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文化产业示范区,最终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
“三核”即以新浦区、海州区、开发区、云台山景区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产业核心区;以连云区、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徐圩新区)为主体的陆桥文化产业核心区;以东海县为主体的水晶文化产业核心区。突出上述地区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轴地位,使之成为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的核心区。其中,水晶文化产业核心区(东海县)将被打造为以水晶为核心兼顾宝石、半宝石的水晶文化产业聚集区。在现有水晶市场、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水晶博物馆基础上,建设国家级水晶文化产业园区,并以此为基础,申请建设水晶文化保税区等配套设施。
“两翼”即北部海洋生态文化产业翼和南部民俗生态文化产业翼,结合各县(区)区域内主要产业优势,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以文化内涵提升原有产业竞争力,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补充。
文化产业廊道,即南抵G30、S73,北至S310,西至市界,东起连岛,并与海滨大道衔接,是连云港市文化产业T字形廊道。
“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加速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如融入设计创意的工业制造品、网络游戏、手机阅读等,以及较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新一代广播电视等,这些都将成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支撑,成为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新引擎。”尚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