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专题 专题> 常用专题> 文化产业网> 产业资讯

“三强两高”江苏文化建设再启新航程

【连网】  6月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工作会议,虽然只有短短半天会期,却在全省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为,这次会议是江苏文化建设一个新的里程碑。从1996年第一次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到这次会议提出“三强两高”,江苏文化建设目标和内涵更加丰富,路径更加明确,“迈上新台阶”有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

从建设文化大省到“三强两高”新目标

1996年至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席章剑华先后5次参加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建设的专题会议,他深有感触地说,罗书记的这次讲话体现了三个突出:第一突出主心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建设的灵魂;第二突出文艺繁荣,文艺创作、文艺作品、文艺人才,是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基础和源头;第三突出“两头”,顶天立地,既抓名人名作,精品力作,又做好基层的文化工作。

章剑华认为,“从建设文化大省到建设文化强省,从‘三强’到‘新三强’再到今天的‘三强两高’,体现了我省文化建设的阶段性、延续性、创新性、标志性和引领性,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不断调整提升,内涵更加丰富。对文化建设下一步如何迈上新台阶,这次意见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推动文化建设向精神和艺术的高峰攀登。”

从“新三强”到“三强两高”,文化强省目标表述背后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内涵?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解释说,“‘两高’的提法是个创新,体现了思想的高度和价值的高度。以往我们讲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比较多的是讲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一个领域来看待。而从目前来看,不仅把文化作为全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加注重文化对经济社会政治等其他方面的重要影响。”

“‘三强两高’新目标的提出,更加突出了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核。”刘德海进一步解释说,“如果说‘三强’是文化的内涵建设,‘两高’就是文化的思想内核建设。深入推进思想理论武装,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

省社科院院长王庆五认为,这次会议把文化建设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谋划,强调了江苏的文化建设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深化改革过程中,突显它的重要地位。在“三强两高”的定位中,“三强”体现了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连续性、继承性,“两高”则突出强调了思想文化建设,道德风尚建设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意义。会议还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主心骨,这是对总书记关于江苏文化建设要求的阐述和贯彻,是下一步江苏思想文化建设努力的方向,会议出台的《意见》是对我省文化建设的再谋划、再动员、再出发,为我省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创造属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文艺精品

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高原之上崛起更多高峰,是检验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尺。对此,省演艺集团董事长朱昌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品是艺术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我们要更多推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去年,集团重点打造的歌剧《运之河》、音乐剧《锦绣过云楼》、京剧《镜海魂》都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今年,我们将继续狠抓优秀作品的创作生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艺术创作之中,讲好江苏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集团还将排演歌剧《郑和下西洋》、昆剧《魏良辅》、锡剧《玫瑰村》等一批新剧,让老百姓看到更多更好的精品剧目。”

关于这次推出的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意见,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感触最深的是大力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他说,江苏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在传承方面,我们迫切需要加强保护、研究、推广,在保护中研究,在研究中推广,让传统经典活起来,让普通民众获得艺术享受、思想启迪。同时创新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它是传承的一个方面,我们既要传承好历史的经典,更要在创新中产生今天的经典。我们现在常说要出精品力作,就是要构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有精神内涵和艺术高度的经典。这样,今天的艺术家才能在传统经典面前不脸红。

文学苏军在全国引人瞩目,毕飞宇《推拿》更是在全国获得茅盾文学奖。如何继续扩大江苏文学的版图,在江苏大地上崛起更多的文学高峰?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范小青说,作协将为精品创作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引导更多艺术家深入生活,为人民而创作:一是继续完善面向全国的非驻会作家签约制,更多培养在文坛上有影响的领军人物;二是继续实行面向省内的优秀青年作家签约制和“壹丛书”工程;三是关注网络作家,在中国作协确定的全国重点网络作家622人中,江苏有65人,超过了10%,作协将适时成立江苏省网络作家协会;四是在关注重点作家的同时,放宽视野,形成专业和业余、中心和边缘相结合的文学人才分布格局,形成以南京、苏州为文学双核,以苏北苏中苏南三大板块为辐射的江苏文学的地理新格局,推动淮宿儿童文学现象、里下河文学现象、环太湖诗歌现象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释放活力,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我省公共文化服务已基本建成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各地的五级文化设施体系。那么,在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之后,下一步重点要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对此,省新闻出版广电(版权)局局长周琪说:“为什么电影送到农村,没人看?图书送到农村,没人读?崭新的农家书屋为什么是‘铁将军把门’?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了解还不够。当前,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新时期群众文化需求的新特点,了解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变‘政府端菜’为‘农民点菜’,彻底改变服务理念、渠道、方法和机制,做到供需对接,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2014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达到5%,初具支柱产业雏形。文化产业如何迈上新台阶?对此,省文化厅副厅长马宁说,文化产业经过前些年快速发展,现已进入到提高质量、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要抓住几个关键环节:推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尤其要注重发展新型业态;支持大型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小微文化企业做精做优;建设一批高起点、规模化、代表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促进文化产业和金融、科技、互联网等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文化产业和国民经济相互联动的大格局。

“作为党报主流媒体,我们既是文化建设的宣传者,同时也是文化建设的践行者。”如何确立好主流舆论阵地和文化企业的双重定位,新华日报社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跃敏说,首先,集团要责无旁贷地加强主流文化的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理论宣传更接地气,更贴近基层,同时通过媒体融合,嫁接互联网载体,创新表达方式,进一步提高文化的凝聚力、引领力。其次,在纸媒营收普遍下滑的严峻形势下,集团将不断深化改革,拓展传媒产业发展空间;大力推进资本运作和多元经营;按照罗书记来集团调研时提出的要求,加快建设移动政务平台;全力打造“融媒发展实验区”,建设视觉传媒中心、数媒采编中心、体育传媒中心等,推动艺术品经营;鼓励团队和员工创业,探索建立员工创新创业与集团分享成果的发展模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