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伴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铿锵有力的曲调,十几位老人敲起欢快的腰鼓,表达对党的生日的祝福。这是灌南县新安镇红叶艺术团举办的“庆七一”广场文艺演出的一个镜头。“他们的表演很好,虽然都是老人,但个个神采飞扬,节目传递着社会正能量,他们幸福快乐的笑容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热爱生活的激情。”观众们这样评说。台上快板、小品、淮海戏等节目精彩不断,台下掌声连连、喝彩声一片。
在新安镇,提起红叶艺术团,知道的人可能不太多,但要说一群打腰鼓、跳舞唱戏的老太婆,可谓是家喻户晓。其实,红叶艺术团就是这一群打腰鼓、跳舞唱戏的老太婆组成的。从建团至今,8年来,他们秉承“快乐自己,娱乐他人”的宗旨义务演出200多场,将欢乐送到了千家万户,得到社会各界和观众的好评和认可。
据了解,红叶艺术团成立于2007年,现有成员65名,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超过63岁。据该团团长刘海英介绍,艺术团的前身是新安镇镇郊社区的“艳阳活动中心”,成员大多是新安镇社区居民,之初有成员12人,主要是带领社区居民跳广场舞,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但充斥乡村红白喜事间的低俗演出,让她萌发了引导团队学习多种表演方式,并登台表演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想法。她把想法跟队员们一说,立即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没有专业老师指导,不识字、记性不好,动作不够灵敏这些都没能阻挡老人们学习的热情。不识字就跟着其他队员一句一句地学,用手机录音回家反复地听练;台词记不住,就请孩子们帮忙多打印几份,厨房、客厅、卫生间、床头的墙上各贴一份,想不起来时就看一眼;动作不好看就对着镜子反复纠正,并每天下午坚持2个小时的集中排练。长年累月的坚持和执着,让他们变成了唱歌跳舞样样在行的“艺术家”。
艺术团的老人们除了排练节目,还经常到社区、敬老院演出,义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地方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宣传正能量,弘扬爱老精神,传承民俗文化,用行动抵制乡村低俗文化对人们精神的侵蚀,受到群众的好评。
除了从网上下载舞蹈、小品、相声等演艺作品学习,艺术团还自己创作作品。团长刘海英是灌南县作家协会的会员,不但有细腻的文笔,还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每一次下乡演出都是她采风的好机会。几年来,她结合身边的人和事编导的快板《幸福灌南人》、《普法宣传进万家》、三句半《反腐倡廉纯洁党》、小品《婆婆也是妈》等十几个节目深受群众喜爱。
为了使演出的节目取得好的舞台效果,除了用心排练,老人们还经常废物利用,自己动手制作道具。别人丢弃的水果花篮、横幅标语都是他们眼中的“宝贝”,水果花篮绕上金光闪闪的彩线,插上五颜六色的塑料花,一只只漂亮的花篮就大功告成了;用清洁球洗去标语上的染料,晾干后就可以剪成一条条彩带或拼接成长长的宝塔裙……
“我们玩的不只是艺术,更多的是我们乐观的精神。”老人们表示,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了他们对艺术和健康人生的追求,身子骨硬朗了,生活也就更加开心快乐了。
“我会努力让更多的老人获得快乐,让他们有限的生命焕发出无限生机。”刘海英表示,虽然资金困难,但她一定会坚持把红叶艺术团办下去,让更多的老人真正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为全县广大群众带来更多精神愉悦和文化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