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专题 专题> 常用专题> 文化产业网> 文化人才

施永奇:痴心不改醉心翰墨

20141111084039460

□ 王艳 庄士举

【连网】 今年48岁的施永奇,学书已近40个年头,对他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来,在书法道路上勇攀高峰的施永奇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逐渐尝到了丰收的喜悦,在全国性的书法比赛和展览中崭露头角,名声越来越响。

施永奇现为灌云县文化馆馆长,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市国画学会理事等。他的作品1988年以来在全国各类书画大展中获一等奖20余次,并相继获省文化干部书画作品展优秀奖,2006浙江金华书画展优秀奖,2007中国义乌小商品城书画展金奖,入选连云港市迎春花鸟画展等。

辗转各地  坚持临池不辍

“我干过很多工作,经历过不少磨难,但对书法的热爱从来没有改变过。”施永奇出生在黄海之滨的灌西盐场,从小热爱书法,临摹过各种书体。初中时,他的字逐渐像样子起来,经常给班级出黑板报、抄写范文,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这份鼓励,默默地支持着他在学书之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高中毕业后,施永奇做了两年临时工,业余时间仍坚持练习书法,每天不少于10个小时,刻苦程度可想而知。每当夜深人静时,每当人们节假日外出游玩时,每当同伴忙着打牌时,施永奇埋头临帖,挥毫泼墨,陶醉在笔墨世界中,在一笔一画一点一捺中感受着书法艺术的情趣。

转眼进入1983年,施永奇通过招工进入苏南的无锡市工作。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深深吸引着他,徜徉在太湖边的碑廊,欣赏着各种书画展览,如饥似渴地汲取艺术营养。这一时期,他对学书之路也有了更多的思考。为了提升艺术素养,他开始广泛涉猎音乐、舞蹈、美术、诗歌、文学等艺术领域,丰富艺术涵养。他还省吃俭用,自费购置了许多书法、绘画、篆刻等书籍,沉下心来进行自学,加强理论修养。

5年后,施永奇调回灌云县工作,结婚后和爱人居住在一间13平方米的房子里。这间房子既是客厅、卧室,又是厨房,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磨灭他追求艺术的决心,不断磨练着他的意志。在这间斗室内,最显眼的是一个大书橱,装满了哲学、美术、音乐、文学等各类图书。在他的床头,同样堆放着许多书籍,陪伴度过许多夜晚。

徜徉墨海    求索书法之美

随着书法水平的不断提升,施永奇萌生了进行系统学习的想法。1992年,他自费参加了南京艺术学院的首届书法自学考试大专班,寒来暑往,坚持完成了《艺术概论》、《书论》、《文字学》等专业课程学习。并取得了南艺书法大专文凭。

学习书法,尤其是临帖,不仅单调、枯燥,还时常面临着停滞不前的苦恼。面对无法突破时内心的煎熬,施永奇喜欢用高尔基的话语来自勉:“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而迫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无论严寒酷暑,施永奇学书从不间断,三伏天稍微一动就大汗淋漓,蚊叮虫咬,仍默默坚持;数九寒天,手脚冻得通红,连握笔都困难,依然临帖不辍。难能可贵的是,施永奇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用心品味韵、意、趣、神等内涵,徜徉墨海,求索书法之美。

2001年,施永奇工作上迎来了一次机遇,凭借出色的表现,进入浙江金乌集团的视野中。随后,他走马上任浙江金乌集团万盛化纤有限公司经理一职,接手集团的材料采购工作。在商海中搏击的施永奇,取得了一些成功,然而内心深处对书法的热爱依然没有改变。繁忙的工作和应酬之余,他坚持临池不辍,有时忙到凌晨一两点。对待艺术,施永奇是苛刻而挑剔的,有时作品稍有瑕疵就会丢弃。在义乌市第四届企业文化艺术节上,60多位书法家同场展示风采,施永奇凭借扎实的功底,一气呵成,挥毫完成了“黄庭坚论书法绝句”长草作品,获得评委和观众好评,摘得大赛惟一的一等奖。

重返家乡

2006年,施永奇回到家乡灌云县文化系统工作,有了更多时间从事书画创作,主攻书法的同时,兼修国画。2012年,施永奇再次踏上求学之路,参加了南京艺术学院书法本科班的自学考试,并对草书、小楷、魏碑等重点学习,成果明显。

不久前,第十一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美术书法摄影展揭晓,施永奇创作的行草作品《黄庭坚论书》入展省五星工程奖。谈起创作过程,施永奇说,去年11月份开始构思,最终用一个礼拜时间完成了作品。这幅作品中,他巧妙运用唐代怀素的笔法,并融入明清书法家的风格,注重彰显个人书法创作风格。值得一提的是,这幅作品的内容对当代书法创作者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这也是我对自己的一次突破。”此前,施永奇的小楷作品相继入选第九届、第十届省五星工程奖,这次希望在行草创作上有所创新,“希望多走出去,与名家切磋交流,不断拓展艺术创作空间。”

如今,书法早已融入了施永奇的日常生活,正如他所言:“我平时没什么特别爱好,最喜欢的就是写字,有时候心情不好拿起毛笔就什么烦恼也没了。现在也算不上有多大的成就,书法之路还很长,我会一直写下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