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专题 专题> 常用专题> 文化产业网> 文化人才

浦炯:潜心于钟爱的笔墨世界

gb14A3g

【连网】 (记者 彰明) 《大家气象·浦炯作品》、《中国画廊推介画家精品·浦炯》不久前在北京出版,成为浦炯继《浦炯画集》之后集束推出的新个人画集。

浦炯是著名的国画家、书法家,出生于无锡张泾镇云坡上,字云坡,号云坡上人。几十年的书画生涯,形成了他在当代中国画坛、书坛上独有的风格和面貌。

gb14A3e

开拓一方中西兼容书画新天地

浦炯少年时即显示出绘画才能,1962年,由上海画院著名山水画大师贺天健荐入有江南画圣之誉的无锡国画大家秦古柳门下,3年苦练,打下了坚实的传统中国书画基础。1965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受教于苏天赐、徐明华、冯健亲、陈大羽、谢海燕等著名画家,获得了中西兼备的画法技艺。

浦炯少年时与后来蜚声画坛的国画名家董欣宾相识,继而又成为董欣宾的妹夫。董欣宾在连云港市的医院当过中医,曾任江苏省国画院理论研究室主任。董欣宾的画作极具特质,狂放的笔墨技巧中透显出至高的精神境界,成为当代画坛屈指可数的大家,被誉为中国画南线(新时期文人画技法上有《南线北皴》之说)的领衔人物。在与董欣宾数十年的亲密相处和交往中,浦炯一面与董欣宾交流切磋,一面苦心孤诣探求,获益颇深。

浦炯是多面手,兼工山水、花卉与人物,书画作品硕果累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评论家柯文辉评价浦炯作品,说他写意粗笔的荷花运笔恣肆,笔触俊秀酣恬,惜墨如金。一些残荷半干,行笔不见衰飒,活力充沛、自在。还有没骨大写意的尝试,离形求神,取得一定回味。

纵观浦炯特色各异的画作,《云坡风光》、《秋日胜春朝》、《荷香满塘》、《野泉》、《奇松》等,既有西画瑰丽的色彩,又有中国画纵横的笔墨,形神兼佳,引人入胜。南艺教授、著名艺术评论家丁涛认为,浦炯开拓了一方中西兼容的书画新天地,具有墨色交响、泼写并举、构成画面的显著特色;具有线面对照、虚实照应、凝聚着传统书画的品格;具有中西结合、美美与共、其旨趣使画作醒人耳目的强烈印象,彰显了一种富有作者个性、融汇中西艺术语言的探索和表达。

浦炯作品刊发于诸多报端,多次参加全国性书画作品展览,如“澳门回归书画展览”、“世纪·中国风情中国画展”等。在《人民画报(海外版)》主办的“今日中国书法美术大展”中,他的左笔书法摘得铜奖;在2000年世界华人艺术展中,他的国画作品获得铜奖,并被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

gb14A3d

港城积淀出丰厚的书画学养

浦炯在连云港工作和生活过多年。他1973年调入连云港建港指挥部政工处,日常工作之余,写生、练笔、作画几乎占去了全部时间。

浦炯很讲究传统国画的笔法,尤其是线条和墨色,下苦功去练习、去探索。描线是浦炯自学画以来就形成的习惯,当年,秦古柳对他的严格要求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动作”。浦炯曾说,跟秦先生学了3年画,3年中几乎没有停止过用线条画圆。画圆非常枯燥,但不仅练了线条,练了功力,还练了心境。也许正是这一段时期的苦练,当然还有天赋禀性,造就了浦炯后来几十年面对缤纷繁复的社会而在创作上始终甘于寂寞、心淡如水的境界。

浦炯在连云港的7年间几乎日不辍笔,白描、速写、小品成为每天的作业,桌椅案头,随处可见一张张画过的白纸、毛边纸。那个年代有一批名流画家创作出一批非常出色的连环画精品之作,如贺友直的《山乡巨变》、顾炳鑫等的《列宁在十月》、许荣初、许勇、顾连塘、王义胜的《白求恩在中国》,以及华三川、程十发等人的线描作品,浦炯都非常认真地研读、临摹,其中的不少画页在他的笔下几乎是信笔描来,肖可乱真。

连云港的山水给浦炯创作和练笔提供了绝佳之处,他的住处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依山傍海,举目云水奔涌,放眼青山叠翠,大自然提供的这份优美环境,正是写生的好去处。于是,港口附近的山水间,常常见到他的身影,数年间,画下了不计其数的速写、小品。

正当青壮之年的浦炯,在港城的山水间吸吮着独特的营养,加之时常与寓居于新浦龙尾河畔的董欣宾谈画论技,他在线条、水墨、色彩的运用和技法上更加娴熟自如,胸襟境界也更为开阔。

1980年,浦炯带着连云港山水的气息和在这里积淀的丰厚书画学养,前往南京开拓更加宽广的艺术探求之路。

不事张扬炒作潜心艺术创新

江苏省国画院著名画家喻继高曾说浦炯是谦谦君子,讷于言,认为浦炯写字习画非常刻苦,不事张扬炒作,守得住清贫寂寞,在当代书画家中十分罕见。

浦炯为人厚道,处事严谨,对于理想的希冀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和韧性。董欣宾说他是个除了作画,什么也不想的人。所以他能够在学画初期3年坚持用毛笔画圆圈。在连云港的7年,浦炯的生活相当清贫,一个人住在单位的宿舍里,也没有多少朋友交际的圈子。当时,有一名向他学画的青年,每周两次去他那里上课,同时将自习的作业带过去交给他批阅。前后两年时间,浦炯与他几乎只谈绘画,给予他非常认真的指导,还给他介绍了附近部队从事美术创作的老师吴宜恩(现为首都博物馆画院副院长、著名油画家),却从未接受过这名学生的礼物和谢仪,甚至没有吃过这位学生的一顿饭。在南京工作、生活的30多年间,浦炯一以贯之地坚守着自己的品格和理想。正是这种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的生活,使他得以潜心和沉醉于钟爱的笔墨世界。

浦炯的作品题材丰富,技法多变,他的笔下彰显出一种沉静与狂放并举、不拘程式的艺术之美。品读他的画作之时,你往往惊异于如此情感浓烈的作品会出自于一个如此平淡寡言的谦谦君子之手。《青城后山》、《黄岳云烟》、《匡庐紫芙蓉》极富作者个性,融汇中西艺术语言的探索和表达,在一些画作中,浦炯在水墨、线条的运用上恪守着传统的技法,但融进了更多的斑斓色彩,使得整个作品新意盎然。他的左笔书法颇有意趣,别具一格。

浦炯在人物画上更是勇于创新,独树一帜。他画过一些广受好评的线描作品,如《彭祖》、《达摩画像》,很多人在读画之余,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线条的流畅舒展,笔墨的老辣张扬,更有空灵高远的寓意,静静地望去,那简练的线条中所透出的意境是如此令人震撼。著名油画家、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徐明华评论说,浦炯的人物画有的用笔不多,但很有性格、很有情趣,也有的人物是用很多的线条来塑造形象。他用的线是传统的方法,但造型却是得益于西画功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