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模范退役军人,我认为我应该冲在第一线,这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使命。”灌南县花园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生产副场长朱言春说道。
在军队服役期间,朱言春认真践行部队的优良传统,向雷锋学习,刻苦钻研,勤奋思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机械维修本领;曾参加过联合国维和、防汛抗旱等急难险重任务。获得过联合国和平勋章,被评为“全国防汛抗旱劳模”,荣获过“优秀士官”“百姓雷锋”等荣誉称号。转业到地方后,朱言春退伍不退色,把军人的热血同样洒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曾获得“江苏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和“江苏省模范退役军人”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雷锋团的兵,朱言春始终把保持雷锋本色作为守初心、担使命的落脚点。转业时,按照国家安置政策,朱言春可以选择的岗位很多,而他却毅然选择了最辛苦的一线岗位———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在日常工作中,朱言春始终保持雷锋本色,任劳任怨,务实苦干,每天对垃圾车辆进出是否安全、垃圾面是否填土压实、污水处理是否正常、排洪渠道是否畅通等进行详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如遇库区推土机驾驶员请假,他主动顶上,形成了自然的AB岗,早忘了自己的身份。垃圾填埋场里的各种机械设备使用频率极高,垃圾堆体产生的气味腐蚀性极高,很容易发生故障和火灾。为了减少安全隐患,他每天都要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平均每年要排除各类故障和隐形故障120余起,为单位年节约资金10余万元,保证了生产安全,节约了成本。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朱言春连续奋战在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及接收全县生活垃圾的战线上长达40余个昼夜,协助场领导制定全方位疫情防控预案,全天候保障全县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为保护场内转运驾驶员的健康安全,他苦心研究,独创疫情期间垃圾转运“三一三不”做法,即要求各转运驾驶员全程戴一次性手套、口罩、防护服,到达转运站点时不下车、不开窗、不接触。在实行“无接触式转运”的同时要求各镇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对压缩设备及场地在全方位消毒后向调度申请转运,驾驶员回厂后先用随车配备的75度酒精小壶对挡位杆、方向盘、门内外把手等常接触地方进行消毒后再下车作业。在要求转运驾驶员实行“无接触式转运”的同时,他自己却在做“全接触式维修”。
垃圾填埋场收运体系中的生活垃圾压缩设备维修,按照合同要求应该是生产厂家负责维修保养,自朱言春工作调整到垃圾填埋场后主动学习并承担起了压缩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疫情防控期间,他不顾个人安危,对自己进行简单防护后就进入压缩箱体进行维修,及时保障了全县各镇的生活垃圾无一例在中转站过夜。
如果说,朱言春在军队是个“好士兵”,在填埋场是个“好员工”,那么,在家庭里只能算是个妻女眼里的“好客人”。因为工作时间大多数在外面奔波,朱言春多年来没和家人一起吃过除夕团圆饭,也没有一次准点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就连在家里也找不到他几件合身的衣服。他爱人经常与邻居开玩笑说:“他这个人好像没转业,就是家里的客人。”由于朱言春每天都和生活垃圾作伴,身上总是有散不尽的垃圾腐臭味,偶尔回家,女儿见了他都要捏着鼻子远离,不愿意与他亲近。女儿打趣说:“爸爸偶尔回家,衣服有味道就自己洗;难得回家,一有空闲就干这干那很勤快,是我们家的‘好客人’。”
有人问朱言春:“生活中有委屈吗?”他说:“比起我那些牺牲他乡的战友,我幸福多啦!”他常跟自己的同事说:“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看你怎么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雷锋团的兵,我觉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挑重担是我必须保持的本色。”(张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