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友善讲平等,耕读传家弘家风。勤劳致富多敬业,人情交往不铺张……”走进东海县房山镇山前村,一座座白墙黛瓦的小楼林立,墙面上画着村规民约等乡风文明墙绘。该村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有了村规民约,如今大家沉溺酒桌牌桌的少了,搞产业经营的多了,村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环保意识提升了,村里也变得干净整洁了。”村民乔大爷告诉笔者。
村规民约是村民会议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村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是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是引导基层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健全和创新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重要形式。
近年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先后多次下发了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基层在充分尊重和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对现有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完善。引导村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居环境整治、扫黑除恶、红白事、道德评议等内容融入村规民约,特别针对农村滥办酒席、天价彩礼、薄养厚葬、攀比炫富、铺张浪费、懒汉行为、拒绝赡养老人等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抵制和约束内容。截至目前,全市所有村普遍修订形成价值引领、合法合规、群众认可、管用有效的村规民约,乡村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有效提升。
“喜庆事宜我新办,丧葬礼俗我简办”“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节俭光荣,铺张可耻”……在海州区洪门街道新庄村,随处可见村规民约标语。该村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宣传文明风尚,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积极引导群众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陋习,把移风易俗理念传播到每个群众的心中,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
“前些年,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现象在村里十分普遍。因为讲排场、比阔气,办红白事攀比现象比较严重,费用也水涨船高,村民打心眼儿里反对,但顾及面子,谁都不愿意出头。村里提倡红白事简办后,这股风气减弱了不少。”回村任职大学生成梓荧说。
据了解,目前我市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村规民约”。如东海县房山镇山前村作为“省级文明村”,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弘扬时代新风,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海州区宁海街道杨场村以村规民约为约束,推进移风易俗,从先前宴席大操大办,到如今倡导婚丧嫁娶从俭;赣榆区九里镇四新村以村规民约为引领,凝聚新乡贤力量,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良好氛围;高新区花果山街道新滩村以村规民约为指引,化解邻里纠纷。(记者 庄婷婷 通讯员 丁兴 邵沛源)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宋添翼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