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黄川镇为莓农“搭桥” 解滞销难题

【连网】“疫情无情,党群有情。你看,车上装的3万斤草莓正愁运不出去,多亏党委政府给办的通行证,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日前,黄川镇新沭村草莓种植大户孙彬彬感激地说。

草莓是黄川镇主打产业,拥有3万亩草莓基地,年产亿斤草莓,有着“中国草莓第一镇”的美誉。突如其来的疫情,迫使全镇主要村口道路封闭。一时草莓销售陷入困境,种植户一筹莫展。黄川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助农会议,号召各村党支部积极为莓农出谋献计,多方联系果汁生产企业、疏果冷冻厂、水果超市、农贸市场,沟通销售渠道。同时帮助莓农跑部门办理市、县级绿色食品通行证,为草莓种植户排忧解难,尽量减少农民经济损失。

笔者来到宋吴村草莓收购点,采购人员刘敏边记账边介绍:“昨天收购的草莓,正因为没有过路手续而发愁,正好镇分管农业领导来收购点检查工作,听到反映后,及时办理了通行证,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在现场卖草莓的陶大爷说:“感谢领导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真好。”

草莓收购老板王克祥,每天收购草莓20000余斤,年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因为疫情封路,在家收购草莓无法运出村。桃李村党支部负责人知道情况后,主动帮助找房子,收拾场地,找村妇帮忙,确保收购工作正常运转。

走进桃李村来富收购点,12名村妇个个戴好口罩,有的分捡草莓上称,有的整理草莓排箱,有的为草莓箱打胶带,还有的抬草莓箱装车,忙得不亦乐乎。负责人陶富贵说:“在没有疫情时,都是远方客户开车来地头拉草莓,桃李村的草莓在本市四季青农贸市场销售量占30%以上。突发疫情后,自己感觉没招了,无奈找到了村党支部,叫村里帮助想个办法。”村党支部通过召开动员会,一根网线走天下,党员们充分发挥手机、微信号、客户端、微平台网络作用,先后联系盐城、淮安、赣榆、灌南、灌云、墟沟等地客户,为全村草莓“滞销”拓宽了销售渠道。

在草莓正值丰收季节和疫情防控关键时期,黄川镇党委、政府和各村党支部为百姓及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一改全镇草莓“滞销”变“直销”。据悉,全镇草莓每天销售量达20余万斤。(记者 肖婷婷 通讯员 李泽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