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深刻理解“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柴静)​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一科学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其中第二条强调“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可以说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精神特质,表征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党的优良传统,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追求。


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根基


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将“独立自主”作为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总书记再次鲜明指出:“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伊始,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就意识到这一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必须建立在解决中国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基础之上,运用这一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索挽救民族危机的出路,为陷于水深火热、战乱频仍的中国找到新的生机。总之,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新征程上,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独立自主,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坚持自尊自信的精神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曾自豪地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回望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自党诞生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就始终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始终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坚定信仰的精神品质,与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相结合,秉持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更是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深深扎根,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可以说,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更加自尊自信,集中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牢固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充分信心。“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新征程上,我们需要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四个自信”,让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不断迸发出更强大的真理伟力,中国人民也必将更加自尊自信,焕发出更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


坚持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自强不息以独立自主、自尊自信为基础,更是后者的目的和落脚点。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自强的民族,可以说这是流淌在我们民族血液中的品格,无论是《周易》强调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司马迁立志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还是《礼记·大学》记载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无一不包含着中华文化自身蕴含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基因,给予中国人民最丰厚的文化滋养。百余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党不断彰显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形成一系列的红色精神,从红船精神到井冈山精神,从长征精神到抗战精神,从延安精神到西柏坡精神,从改革开放精神到伟大抗疫精神,都蕴藏着强大的精神能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围绕这一宏伟目标所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战略安排必将指引中国人民日益强大。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也必将焕发更强大的精神动能,转化成史无前例的巨大能量,推进社会变革。


注:本文系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委党校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