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记者 杨锐冰 张晨晨/文 记者 牟进勇/图 通讯员 王建 孙荪)一片未经怎么打理的玉米地旁,有一座灰墙瓦房,墙底杂草丛生,墙壁斑驳发黄、脱皮,无不诉说着这家人的贫苦。这就是位于灌南县小圩村张海娜的家。今年高考,18岁的张海娜考出了389分的好成绩,名列前茅,被重庆大学物理系录取。张海娜尚且稚嫩的臂膀,成为全家的希望。
总共7500元的学费,成为压在这个不幸家庭身上的重担——父亲遭遇多重变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母亲体弱多病,无法承担生活的重担。这个积极上进的小姑娘,正在面对一次命运的抉择。如果你想帮助她,请和晚报助学热线13851291243联系。
父母命途多舛 贫困农家支持女儿读书
8月1日中午,当我们来到张海娜家中时,碰见好心的邻居带了一些饭菜送来。“这些年来,多亏了邻居的帮衬,不然家里连顿像样的饭都吃不上。”说话的是张海娜的母亲,她的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不停擦拭额头上的汗。
张海娜身穿一身素色碎花连衣裙,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腼腆的脸上,始终透着拘束。她的母亲是贵州人,今年58岁,20年前从贵州离婚后来到灌南,嫁给了现在的丈夫。张海娜的父亲已经66岁了,48岁那年才有了张海娜。正因为如此,虽然家境贫困,但是夫妻俩特别疼爱女儿。
张海娜的父亲是村里的电工。在张海娜的家中,可以看到专业的开关和线路。屋子也被收拾得整整齐齐。“孩子小的时候,家里的日子还能凑活过。”张海娜的母亲说,一家子的命运从丈夫出车祸后开始转变。
张海娜的父亲在她上初中时被车撞飞摔在地上,摔断了3根肋骨和腰,腰上夹钢板恢复了两年才能走路。后来,在一次高空作业时手部触电,导致右手残疾。时隔不到半年,又突发脑溢血,被发现后立即送到了医院。所幸抢救及时,又捡回一条命,但从那以后就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思维也变得迟钝起来。
这位身材瘦削、头发花白的父亲,面对我们的来访,神情略显呆滞,却也招招手,让我们坐下休息。母亲则陪在张海娜身旁,讲述这个家庭遭遇的不幸。“幸好孩子懂事,学习上从来不用我们操心!”看着女儿,她满脸的欣慰。
虽然张海娜不善言辞,性格内向,却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年龄大了,家里条件虽然不好,但他们从来没有委屈过我,想办法给我别人都有的。母亲从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一直在学校附近陪读,没法出去赚钱,压力一直很大。加之以前干农活时损伤了腰腿,现在一到阴雨天就浑身疼痛。”在家里,张海娜都会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张海娜高三的时候,母亲又因压力太大等原因,患上胆结石、糖尿病,如今也要天天吃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也随之而来。“前不久医生就劝我母亲赶紧住院观察一段时间,我母亲怕影响我高考,硬是一直拖着不肯去住院。”张海娜说,“家庭的重担压得父母腰都弯了,可为了供我上学,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衣缩食……我考不好都对不起他们。”
终于圆梦重庆 灌南女孩考上心仪大学
小心翼翼地取出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张海娜脸上也渐渐绽放出笑容。在自己的努力下,今年,张海娜以389分的好成绩,被重庆大学物理系录取。“重庆一直是我向往的城市。妈妈是贵州人,家里有个表姐在重庆那边,所以从高一的时候就一直想去重庆大学读书。”张海娜说,如今,自己圆了当初的梦。
“差一点点就考了全县理科第一名。”张海娜笑着说,今年灌南县理科有3个并列第一,都是392分。但是在邻居看来,张海娜已经足够优秀,“能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学习成绩还这么好,不容易!”
都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每个贫困学子对这句话的理解都不一样。对于为何要如此努力学习,动力何在,张海娜自有她的想法:“从小,我的父母就教育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才能考上大学,改变命运,实现理想。所以,我一直在为梦想而打拼。”
“我并没有觉得生在苦难的家庭,就是我的不幸。相反,生活磨砺了我的性格,让我养成了独立、坚强的品格。父母的爱,也让我始终被温暖包围。”张海娜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学成毕业后找到份好工作,赚钱孝敬年迈的父母。
张海娜的家里,只有三口人和二亩地,目前的收入来源只有靠种地。所以,面对大学所需要的7500元学杂费,一家人都不知道怎么办。暑假里,张海娜想出去打工,但是担心女儿安全的母亲,一直不舍得让她出去自己打工。
“7000多元的学费,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确实是不小的负担。然而,我也不想父母为了给我筹集学费,在这么热的天气里,伤害自己年迈虚弱的身体。这是我不忍心的。所以,我正在寻求暑期打工的机会,同时积极申报助学贷款。”张海娜的眼里充满了希望,“我不会被生活所打倒,因为阳光已到来。”
学子心怀感恩 20名好心人捐出8100元学费
昨天,晚报刊发了《寒门学子考上扬州大学打工挣学费》。尚在宁波打工的东海小伙孙文,受到了港城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昨天虽是周末,但爱心资助的速度依然很快。截至昨天上午9点20分,20名爱心人士为他解决了8100元学杂费。
听到这个消息的孙文很开心,“谢谢好心人,暑期里我还会继续帮爷爷捡废品挣生活费的,上学后我会好好努力,自食其力,不让家人操心。”
自晚报7月29日报道第一名贫困学子的故事以来,他们出生贫困之家、励志求学的故事感动了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昨天,仍然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打来电话,想要帮助许田丰、刘盾等学子。
面对爱心人士的帮助,刘盾通过晚报对他们表示感谢。“我的学费已经凑齐了,请好心人把钱留给更需要的人吧!大学我会努力自立的。”刘盾说。
让人感动的是,晚报曾经帮助过的人也反哺贫困学子。“你好,去年我家孩子生病,你们帮助过我。现在孩子的病花钱地方也挺多的,我尽点绵薄之力给这些贫困学子吧。”说话的人是一名孩子的父亲,他的孩子从出生就患重病,前前后后花了20万左右,其中不少钱也是爱心人士资助的。看到本报的助学公益行活动后,他毫不犹豫地捐出200元。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催我们奋进。晚报助学公益行面向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学费(城乡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灾因病致贫的家庭子女和孤儿优先)。如果你也正在为大学学费发愁,或是身边有贫困学子,请尽快与本报助学热线联系。爱心人士可以搜索13851291243加微信进入晚报助学公益行微信群,也可以加入助学公益行QQ群157817222,及时获得贫困学子的求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