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记者 杨锐冰 张晶晶/文 王振 牟进勇/图 通讯员 张开虎)两岁那年父亲去世,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不知去向。家住东海县石榴街道兴隆村的李囡,是在爷爷奶奶照顾下长大的,无奈的是,奶奶3年前因病永远离开了她……昨天,李囡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以338分的成绩考取了淮阴工学院。面对一万元左右的学杂费,李囡始终开心不起来。如果你想帮助她解决学杂费难题,请和晚报助学热线13851291243联系。
两岁丧父奶奶省吃俭用供她读书
见到李囡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李囡正在拌黄瓜,准备当天的晚饭。家中,只有她和爷爷两人相依为命。两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失踪,李囡成了一名孤儿。
今年19岁的李囡看上去比同龄人多了几分成熟和稳重。十几年来,李囡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长大。“我对爸爸妈妈是没有任何记忆的。”李囡说,自己和奶奶的感情最深,“奶奶不仅是奶奶,更像是我的妈妈,她很疼我。日子过得艰难,但奶奶总会把最好的留给我。”
3年前,奶奶患肝癌去世。很长一段时间,李囡都无法从失去至亲的阴影中走出来。最让李囡难过的是,奶奶临走前还舍不得去医院,说是省点钱给自己上大学用……
奶奶走后,这个家仿佛失去了很多生气,李囡也变得沉默了很多。屋里散发着陈年的霉味,破裂的砖瓦上长满了绿色的青苔,房子里唯一一件像样的电器是一台老式电饭煲。
“我老了,身体也不好,想打工挣钱却心有余力不足。孩子考上大学不容易啊!孩子能如愿走进大学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李囡的爷爷拄着拐杖,不停夸奖孙女贴心懂事。
李囡说:“以前家里还有几亩地,但是爷爷年纪大了,又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腿脚不好,只能将土地流转了。”一家人的经济来源就是低保金,这点钱维持基本的生活都捉襟见肘,还要给爷爷买药,祖孙两人的生活过得十分艰苦。
“我能上高中,多亏了学校的学费减免政策和姑姑们的救济。”李囡告诉记者,每个月民政部门会给500元钱补助,这些钱不光用于每日三餐,有时候也要买些辅导教材。“我的衣服都是表姐给的,我觉得吃穿都是外在的东西,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会更好。”李囡说。
祖孙相依为命面对一万元学杂费愁眉不展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知道家里贫困,李囡从小就非常懂事,她从初中起就一直住校。每周只回家一次,但每次放假回家,她都尽力帮着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除了学习之外,李囡并没有其他任何爱好。“其实并不是不想玩,内心也想跟同龄人一样,但是一想到家里的特殊情况,我就会感到一种责任……”
今年高考,李囡以338分的成绩被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和软件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
“大学学费7800元,加上住宿费等共一万元左右,爷爷哪里吃得消……两个姑姑家也都有孩子,我不想增加姑姑们的负担。”李囡说,今年高考结束后,她就开始找工作,经过好长时间总算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给一所技校招生,每天给80元,25天挣了2000元。虽然时间不长,却体会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想到凭自己的努力挣到了一笔钱,李囡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填报志愿的时候,李囡选的都是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因为她听说这类专业以后找工作容易,薪酬也比较高。谈起高考,李囡显得有点失落:“正常发挥的话,我可以过一本线,这次发挥失常了,才考了338分。”
李囡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她表示会好好学习,争取获得奖学金,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挣生活费,如果有条件也想考研,“希望自己努力学习,不辜负亲人的期望,学业有成后,好好孝顺爷爷。”
开学的日子渐渐临近,学杂费还没凑足,这让李囡愁眉不展。新生报名所需学杂费大约一万元。如果你愿意帮助这个懂事贴心的女孩,请和晚报助学热线13851291243联系。
父亲再出意外 好心人为张海娜捐出1.4万元
昨日,晚报第七季助学公益行刊发了《灌南女孩张海娜:贫困农家的希望》。爱心人士杨女士在得知张海娜的故事后,资助了一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杨女士在资助灌南文科第一名周怡大学学费、生活费后,又一次慷慨解囊。
然而,就在报道见报的当天上午,张海娜再次向本报发来求助信息:“爸爸昨天手臂被石板砸伤,半夜才从手术室出来。医生说做过手术之后如果还没感觉,就要进行二次手术截肢……昨天医药费就花了一万多元,妈妈和我快急死了,求你们帮帮我们家……”
听说张海娜家的情况后,10名爱心人士又紧急为她凑齐了4000元。得知这么多爱心人士帮助自己,守在病床前的张海娜连续发了好几个“谢谢”。
昨天,本报助学公益行再次走进东海县青湖镇,把张奶奶委托我们给孤儿刘盾的1000元红包和信件进行转交。“这笔钱我不能要,我的学费够了。只要把张奶奶的信给我就好,做个纪念。”懂事的刘盾一直拒绝着。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把这笔爱心款硬塞给了他。
“张奶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我虽然不能当面感谢她,但我一定要在电话里说声谢谢。”刘盾说,等以后自己有能力了,一定要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本报助学公益行面向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学费的大一新生(城乡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灾因病致贫家庭的子女和孤儿优先)。如果你也正在为大学学费发愁,或是身边有贫困学子,请尽快与晚报助学热线联系。爱心人士可以搜索13851291243加微信进入本报助学公益行微信群,也可以加入助学公益行QQ群157817222,及时获得贫困学子的信息。
连扬两地架起爱心桥 扬大承诺减免孙蒙爱5年学费
7月31日,晚报报道了孙蒙爱的故事后,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今年,孙蒙爱以362分的好成绩考取了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经扬州广电记者热心牵线,昨天,扬州大学老师、扬州广电记者一行13人来到东海县青湖镇关泉沟村看望孙蒙爱。孙蒙爱也是今年暑期扬州大学看望考入该校的第一名贫困学子。
从扬州驱车前往青湖镇,需要5个小时。虽然天气炎热,但是没有阻挡他们关爱贫困学子的心。“我们在网上看到了你的故事,你奋发向上的求学精神感染了我们,我们打算将你的故事告诉更多学子,让他们从中受益。这次走访也希望将老师的关爱提前带到。”昨天,扬州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花瑞锋介绍:“扬州大学历来都有关爱贫困生的传统,贫困生上学不仅可以申请8000元的助学贷款,还可以获得4000元助学金。读书期间可以申请学校的勤工俭学,所以上学期间完全不用担心学费问题。”
对于大学期间申请减免学费的问题,扬州大学学生资助中心副主任翟永亮作了详细解释:“按照当地民政部门的要求,完善建档立卡证明材料,学校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免除大学5年的学费。另外,入学后还可以去学生处详细了解相关资助政策和帮扶措施。”
昨天,扬州大学医学院和教育发展基金会共送来了4000元助学金,晚报爱心人士筹集的9150元爱心款将作为孙蒙爱大学期间的生活费。
看到扬州大学的老师来到家里,孙蒙爱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没想到老师会从扬州专程赶来看我,还像长辈一样关心开导我,这让我很感动,开学后我会克服困难、努力读书,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