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记者 杨锐冰 伏广进/文 牟进勇/图 通讯员 龙步青) 立秋时节,本报第七季助学公益行走进赣榆区柘汪镇西柘汪村,走访贫困学子张雨龙。
今年高考,张雨龙以379分被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录取。5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奶奶扛起了抚养张雨龙和弟弟的重担,祖孙三人相依为命。“我之所以报考新闻专业,是因为想做一名记者,用手中的笔传递人间大爱。”张雨龙说。
翻看他的学费明细,学费加上各种代办费共需7353元。除去暑期打工赚到的学费以及我们走访当天爱心人士送上的1000元红包,张雨龙还缺2000元。如果你想帮助他,请和本报助学热线13851291243联系。
父亲遭遇车祸
奶奶扛起一个家
张雨龙的家是三间老旧却收拾得干净利落的砖瓦房,墙面已泛黄,水泥地面也裂开了几条大口子。室内除了老式吊扇,最显眼的家用电器便是桌上一台旧电视机。
“雨龙5岁那年,他爸爸因为车祸走了。”说起孙子的身世,69岁的奶奶眼角湿润。由于无法承受丧夫的沉重打击,张雨龙的母亲抛下年幼的小雨龙和他嗷嗷待哺的弟弟离家出走。
让奶奶印象深刻的是,张雨龙的父亲去世后,雨龙基本没笑过。“孙子考上大学之后,我才看见他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奶奶说。
“这房子是二十多年前我老伴留下的,他走得也早。”家里出事后,奶奶既当爹又当妈,独自承担起照顾两个孙子的重担。一直以来,祖孙三人靠种地、政府低保补助和亲友、好心人的接济度日。
“我时常和他们说,要先把人做好,然后再把学习学好。张雨龙很懂事,学习没让我操过心。虽然没有父母的疼爱,但咱家孩子得到的关爱也不比别人家的孩子少。”除了学习省心,在奶奶眼中,少有言笑的张雨龙小小年纪就特别孝顺懂事。“孩子特别知道心疼我,别家的孩子放假都出去玩,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雨龙却抢着帮我干家务。碰上亲戚邻居给点好吃的,哪怕只有一口,孙子也要想着留给我。”
“奶奶今年69岁,积劳成疾,她的关节不好,夜里经常疼。虽然奶奶不说,但是她所有的辛劳我都懂。”张雨龙说。
成绩名列前茅
立志做一名记者
张雨龙的家中,有一面墙贴满了奖状,每学期他都是学习标兵和三好学生。
家庭的困境没有让张雨龙退缩,在奶奶的教导下,他发愤图强。从小学到高中,张雨龙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今年高考,张雨龙以379分的成绩被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录取。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看到学费明细单上注明学杂费7353元,张雨龙决定在当地做起了家教,给渔民的孩子补习功课,自己挣学费。
“等到了大学,我会申请勤工俭学,继续做兼职,不让奶奶为我操心。”对于未来,张雨龙有着明确的规划。
“在我成长的路上,虽然没有父母的疼爱和鼓励,却得到了更多好心人的关爱和资助,这也深深影响了我。我时常会想,等自己学业有成,我一定要尽己所能帮助那些像我一样的孩子,努力回报社会。”张雨龙说,“慈善的意义,不仅是帮助一个人解决一时的困难。我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人,用手中的笔将这份爱心传递出去,让每一个身处困境的孩子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让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好。”
当天,跟随我们一起走访的南京证券赣榆营业部总经理姜俭,现场给了张雨龙1000元的红包。“这孩子的故事太励志了,我听了很受感动,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吧。”姜俭表示。
目前,张雨龙学费还缺2000元。如果你愿意帮助这个上进懂事的男孩解决学费问题,请和本报助学热线13851291243联系。
很快收到学费
千言万语化作一声谢谢
昨日,本报刊发了《海州学子何泳璋:乐观面对生活》。今年,何泳璋以350分考上了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通过本报获悉何泳璋的家庭情况后,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
100元、200元、2000元……截至昨天9时许,何泳璋所需的4000元学费凑齐了。
“这个孩子懂事又勤奋,虽身处困境,但他的乐观心态让人欣赏。”爱心人士陈先生表示,愿意在生活上给予何泳璋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安心求学。
“没想到学费这么快就凑齐了,太让我感动了。未来,我也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把大家的爱心一直传递下去。”得知这么多爱心人士帮助和关心自己,何泳璋表示一定会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那些帮助过他的人。
昨天,收到9000元学费的海州学子李旭妈妈给本报助学热线发来短信:“感谢苍梧晚报助学公益行和社会上的好心人对我们的帮助。千言万语汇成两个字:谢谢。”
本报助学公益行面向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学费的大一新生(城乡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灾因病致贫家庭的子女和孤儿优先),如果你也正在为大学学费发愁,或者身边有贫困学子,请尽快与本报助学热线联系。爱心人士可以搜索13851291243加微信进入本报助学公益行微信群,也可以加入助学公益行QQ群157817222,及时获得贫困学子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