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记者 杨锐冰 庄婷婷/文 牟进勇/图 通讯员 谢晓岚 实习生 王雨菁)“爸爸身体不好,我是男生,想早点撑起这个家。”8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毕业于新海高级中学的杨星宇家。走进门,映入眼帘的是满满一墙的奖状,记录着杨星宇从小到大的成绩。记者注意到,满墙的奖状不是用胶带,而是用医用胶布贴在墙上的。
杨星宇和父亲
杨星宇的父亲杨杰患有多种疾病,失去了劳动能力,全家仅靠当环卫工人的母亲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生活。今年高考,杨星宇以377分的成绩被苏州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录取。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全家人在欣喜的同时也陷入了焦虑——8000元的学费无疑是一笔负担。如果你想向这位同学伸出援手,请和晚报助学热线13851291243联系。
一家人住廉租房父亲患病丧失劳动能力
来到杨星宇家时,他的父亲杨杰正在为自己打针。不大的客厅里摆放着沙发和茶几,沙发上方挂着一个药水袋,茶几上放着各种药。杨杰的双手粗糙干燥,布满了针眼。
这是茗馨花园的一处廉租房,一室一厅,总共40平方米。房间虽然不大,但收拾得很整洁。为了让儿子安心读书学习,杨星宇的父母一直睡在客厅的沙发上,把唯一的房间留给了儿子。
“他家以前住在我们那边,居住环境也不好,后来申请到廉租房,就搬过来了。”新浦街道市民社区党支部书记高小曼介绍,“我们看着这孩子长大,他特别懂事,学习一直都挺好。”
今年46岁的杨杰患有心脏病、糖尿病、哮喘等多种疾病,行动不便。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双眼几乎看不见,说话也不利索。他原先在麻纺厂工作,工厂倒闭后就在外面打工。十年前,杨杰由于患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就靠杨星宇的母亲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生活。
“我这个身体啊,到处都是毛病。还好孩子懂事,不让我操心。我对不住他啊,没能给他好的成长环境。”提到儿子,杨杰骄傲中夹着一丝愧疚。
“他妈是环卫工人,每天5点多就上班了。每天都是提前把菜买好,孩子起来后就洗菜做饭,端给我吃。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父母伺候着,我家孩子还要伺候我。”说到这,杨杰有些哽咽。
杨星宇瘦瘦高高,戴着眼镜,有些腼腆。他熟练地帮父亲配好药,然后看着父亲给自己注射。每天,杨杰都要打3种针。
“有专门治疗糖尿病的针,每天还要挂两瓶药水。”杨杰说,为了省钱,他就把药买回家自己打针。久而久之,杨星宇也学会了配各种药水。
“说起来,孩子还救过我一命。他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我要出门,他又哭又闹就是不让我走,没办法,我就留在家里。”杨杰说,“就在那天,我突发脑溢血,幸好被孩子的爷爷及时发现,打电话叫人来把我送去医院抢救。如果那天我自己出门了,这条命可能就没了。”
杨杰说,家里仅靠那点微薄的收入根本过不下去,好在双方父母不时补贴点医药费和家用。即便如此,日子还是过得艰难。
以377分考取苏州大学男孩想撑起这个家
今年高考,杨星宇以377分考取苏州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志愿是我自己填报的。我是文科生,可选的实用型专业不是很多,作为男孩,我想学一个便于就业的专业,可以早点分担父母的负担,撑起这个家。”这个又高又瘦的男孩,看着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轻轻地说。
杨星宇小学就读于建国路小学,初中就读于外国语学校,高中在新海高级中学就读。高中三年,杨星宇每天5点起床,从西面跑到东面,晚上再从东往西跑,横穿大半个城区。
“孩子从没上过什么辅导班,我们家也没这个条件,就靠他自己了。成绩出来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都打来电话,希望他报考,但他坚持要上苏州大学。”杨杰说。
即将上大学了,杨星宇说想多在家陪陪爸爸,因此也没出去打工。“爸爸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趁我还没上大学,还能有时间照顾爸爸,让他轻松点。”
暑假期间,杨星宇已经开始为入学后的英语等级考试做准备了,桌上放着四级词汇书。作为文科生,杨星宇平时很喜欢看书,最近在看《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哲学书。“看起来是与摩托车有关,其实讲的是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在旅途中的感受。”
爱心从四面八方涌来17位好心人为张成阳筹集7100元
昨天,晚报第七季助学公益行刊发了《继父冒酷暑打工为张成阳挣学费》。从报道中得知张成阳的情况后,16名爱心人士伸出援手,短短一个小时,就为他筹集了6100元学费。其中如心资助1000元、孙成炜资助200元、生如夏花资助2000元……还有《半岛都市报》的记者姜静了解到情况后,也专门打电话来资助100元。“我是看到孙成炜老师发出的帖子得知张成阳的故事的,谢谢你们的善举。”姜静说。
原来,每天晚报助学公益行发布一名贫困学子信息后,不少爱心人士会转发,号召身边的好心人参与到助学行动中来。爱心不分大小,带给贫困学子的是无穷的希望。“尽一点点心意,希望所有贫困学子都能顺顺利利地上学。”爱心人士Ducky表示。
走访当天,爱心人士姜俭也为张成阳捐出1000元,晚报助学公益行帮助张成阳共筹集学费7100元。
今明两天,晚报第七季助学公益行前往赣榆、灌南走访贫困学子。如果你的学费还没凑齐,请抓紧时间联系本报。
晚报助学公益行面向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学费的大一新生(城乡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灾因病致贫家庭的子女和孤儿优先),如果你也正在为大学学费犯愁,或者身边有贫困学子,请尽快与晚报助学热线联系。爱心人士可以搜索13851291243加微信进入晚报助学公益行微信群,也可以加入助学公益行QQ群157817222,以及时获得贫困学子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