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张翊宸的家,在新浦街道龙苑社区一处老旧小区里。本报第八季助学公益行一行人来到张翊宸家中时,只有他和母亲两个人在家。10年来,张翊宸的母亲经历了两次大手术,父亲在工地上当装卸工养家糊口。今年,张翊宸的姐姐刚从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毕业,一边打工还助学贷款,一边准备考研。今年高考,张翊宸以344分的成绩被云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录取,9月24日报到。“家里实在没条件供翊宸读书,我们夫妻俩还为他开学后的生活费发愁。”母亲赵伟说。
目前,张翊宸还缺5000元学费。如果你想帮助他,请和本报助学热线13851291243联系。
母亲10年动了两次大手术
贫困家庭培养出两个大学生
见到张翊宸时,他正在家里背英语。“我英语不太好,因为上大学后要过四、六级,所以提前准备下。”张翊宸说。
张翊宸的父母都是赣榆区赣马镇人。“我们很早就从赣马来到这边了。上世纪90年代就在街边炸油条卖。”张翊宸的母亲说,2001年,张翊宸出生了,为这个家平添了几分欢喜。
10年前,母亲赵伟身体出现问题,做了一次大手术将胆囊切除。5年前,身体再次亮起红灯,做了子宫切除手术。
“10年来,我是什么重活都不能干,只能在家带带孩子。”母亲赵伟说,为了供一双儿女上学,丈夫张秀国只能风里来雨里去,到处找活干。现在,丈夫在工地上当装卸工,还帮人开货车。每天一早5点多就要出门,有活就多干点,下雨天就没法挣钱了。一天最多要干十几个小时活。
“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工地一直没开工,我们一家人特别发愁。眼见孩子就要考大学了,却一点办法都没有。”赵伟叹了一口气。为了给儿子凑学费,她只能在附近找点刷盘子之类的活。但因为身体原因,也干不了多久。
“我不识字,但我家两个孩子都很懂事,从不让我们操心。记得小学时我给儿子开家长会,儿子成绩好字又写得好,周围的家长都问我是怎么培养的,我说我不识字,他们都不相信。”说起一双儿女,赵伟掩饰不住的骄傲。平时只要放假回家,张翊宸和姐姐都会抢着做家务。
在桌上,记者看到放着几本心理学考研书籍。“这是我姐姐的,她打算考研。平常我们交流比较多,我英语不好,她经常督促我背单词。”姐姐张晓童比张翊宸大5岁,在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读金融专业。今年毕业的她在一家培训机构打工,一边工作一边为考研做准备。
“女儿上大学期间主要靠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解决费用。我们家条件确实不好,现在女儿还有26000元的助学贷款没有还。我和孩子他爸商量着这几年再咬咬牙多干点,等两个孩子工作了,就有奔头了。”赵伟说。
正在采访时,听说家里来人了,张翊宸的父亲张秀国匆匆从工地上赶回来,一脸朴实的笑容。“生活再苦也不能放弃希望。平时在家我喜欢用手机软件唱唱歌,还会写些生活感悟。”张秀国说,“苦尽甘来,我相信随着两个孩子将来出息了,这一切都会熬过去的。”
344分考取云南财大
暑期打工为自己挣生活费
今年,张翊宸以344分的成绩考取云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我数学考了158分,但英语没考好,才考了70多分。”张翊宸说,“我从小就喜欢数学,英语是短板。”
高二下学期,张翊宸的英语成绩下滑,不少人都劝赵伟给孩子补课,张翊宸却坚持不上。“我父母年纪都大了,抚养我和姐姐本身就很辛苦了,我们家的情况我知道,哪有余钱去补课。”正因为如此,姐姐每天都会督促张翊宸背单词学英语。
对于张翊宸,母亲一直心怀愧疚。“都怪我,中考时没照顾好孩子,让他没考好。”母亲赵伟说,儿子初中就读于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成绩一直不错,被老师寄予厚望。
原本能考上新海高级中学的他,却因为发挥失常而与之失之交臂。“这都怪我,那天家里就剩了两个鸡蛋,我也没在意鸡蛋放坏了,就煎了两个荷包蛋给孩子吃了。那天正好考数学,没考多久孩子就开始拉肚子,整个考试都受影响了。”母亲赵伟现在谈起这件事还懊悔不已,“考完试一回来孩子就哭了,平时150分满分的卷子他都能考到140分,中考因为一直在拉肚子,才考了110分……我真是把孩子给耽误了!”
之所以报考云南财经大学,张翊宸说主要是出于专业的考虑。“我选修科目是两个B,姐姐建议我选个好点的专业,考研可以再考回江苏。”张翊宸说,自己已经问了学长,在校内转专业需要学习成绩排名靠前,绝对不能挂科。
今年暑假,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张翊宸先是去工地上干活,后来又找了一家奶茶店打工。“我就想着能挣一点是一点,让父母不要那么辛苦。”张翊宸说,暑假期间,自己挣了2000元生活费,让父母安心些。
“我想好好学习,找一份好工作,以后让父母不要这么辛苦。他们都是年过五旬的人了,希望我能早点自立,让他们享享福。”张翊宸说。
王艳超昨日收到学费
爱心温暖了贫困学子的心
昨天,本报报道了来自东海石梁河镇南辰村的王艳超的故事。今年,他以360分的成绩考取了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王艳超的母亲带着他和哥哥妹妹改嫁,后来又添了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一家7口靠继父收废品维持生计。面对6867元学费,一家人一筹莫展。
在得知王艳超的学费还有5000元缺口后,爱心人士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正州食品批发3000元、任女士500元、曹新柱500元……很快,爱心人士为他凑齐了5100元学费。
昨天下午,一位爱心人士打来电话,“我在报纸上看到了王艳超的故事,我和先生准备资助他500元,请把王艳超的银行账号发来吧。”
还有不少关心王艳超的爱心人士打进助学热线,“我有个同学在石梁河镇政府工作,正在打听能否给王艳超提供相关证明,到学校后争取减免学费。”
爱心涌动,温暖了贫困学子王艳超的心。
“特别感谢大家的帮助,给我家里减轻了很大的负担。上大学后我一定努力,学习并传承这种帮助别人的精神,以后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收到这笔暖心的助学款,王艳超感动地说。
最近,本报助学公益行发布的考生故事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除了中青年读者,还有不少老年读者每天都会关注这些学子们的信息。昨天一早,家住云台街道大村的80岁的赵爷爷来到本报,送来1000元助学款。记者注意到,这笔助学款有8张100元面值,4张50元面值。
“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东海李埝乡赵思琪的故事,这笔钱,麻烦你代转给赵思琪。”赵爷爷在听说赵思琪是李埝乡辉山村人后,感觉很亲切,“我们都姓赵,说不定在很多年前是一家呢!”
“福嘟嘟”杯本报第八季助学公益行正在进行中,接下来还将发布6到8名贫困学子信息,敬请关注。爱心人士可以通过苍梧晚报以及连网(www.lyg01.net)连云港发布等渠道了解活动信息。同时,可以搜索13851291243加微信进入本报助学公益行微信群,也可以加入本报助学公益行的专属QQ群15781722(加微信或进QQ群请注明“助学”字样)。(记者 杨锐冰 庄婷婷/文 牟进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