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父母都是聋哑人,金晏竹平时只能和他们用手语交流。“没有刻意学习手语,天天接触可能就会了。”7月27日傍晚,本报第九季助学公益行来到金晏竹家,这是一个爱笑、懂事的女孩。毕业于海头高级中学的她,高考以571分的成绩被河海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录取。
“爸妈很少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我知道,他们很爱我。”走访当天,金晏竹的父亲在青岛工地做小工,母亲在镇上的镀膜厂干活,他们要给女儿挣学费……8月29日就是金晏竹开学报道的日子,所需学杂费8046元。如果你愿意帮助她,请和本报助学热线13851291243联系。
父母都是聋哑人
她在无声的世界里感受爱
金晏竹的家,是赣榆区青口镇南街社区小岗村一处普通的两层小楼,看上去有不少年头了。堂屋内收拾得整齐利落,墙上张贴的奖状很显眼。
“妈妈还没下班,一般要晚上7点多才能到家。”金晏竹瘦瘦高高的,扎着马尾辫,笑起来甜甜的,说起话来很温和。为了让母亲到家就能吃上饭,懂事的她已煮好绿豆粥,并盛出来晾凉,“绿豆可以消暑降温,妈妈喜欢。”
“爸妈都是聋哑人,我们平时都是用手语交流沟通。”金晏竹说,在她父母小时候,因发烧用药不当,两人都失去了听力和说话能力,成为聋哑人。“也没有刻意学习手语,天天接触可能就会了。”
虽然听不见,也不会说话,但父母一直为这个家而努力。早些年,父亲靠下河摸鱼逮虾挣生活费。后来,邻居见他可怜,就主动带他去工地做小工。虽然辛苦,但能多挣点,家里的日子也就好过些。母亲一直在附近镀膜厂做零工,顺带照看家里。金晏竹有个哥哥,去年刚从苏州科技大学毕业。“从小到大,爸妈很少表达他们的情感,但我知道他们爱我和哥哥,也一直在为我们默默付出。”金晏竹说。
“爸爸现在跟着工友去青岛黄岛区工地干活。”两天前,家里给她办升学宴,父亲从工地请假回来,但第二天就又回工地了。“想爸爸回家,但又不想他没活干。”
这个假期,金晏竹每天在家做好饭,等妈妈下班回家吃饭。
571分考入河海大学
进入大学后要更加努力
金晏竹毕业于海头高级中学,平时成绩一直不错,家中墙上贴着不少她的奖状。“我以前叫‘金灿灿’,五年级时改成了现在的名字。”金晏竹指着墙上的奖状腼腆地笑了。
“高中三年每天时间都排得满满当当的。”金晏竹告诉我们,她每天5∶20起床,5∶40进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早读、晨读、上课、自习……直到晚上10∶20才回宿舍。虽然辛苦,但很充实,因为有付出就有回报。
今年高考,她以571分的成绩被河海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录取,成为家里的第二个大学生。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她内心五味杂陈,有高兴,有惋惜,也有忧愁。高兴的是,她通过努力终于考上理想的学校;惋惜的是,没有被心仪的计算机专业录取;忧愁的是,8046元的学杂费又得给父母增加不少压力,自己却无能为力。
“其实,工业设计专业是调剂专业,我最想学的专业是计算机专业。”眼前的困苦,并没有阻挡她追梦的步伐,“进入大学后我准备转专业,既是为了兴趣,也是为了以后好就业,所以我得更加努力才行。”金晏竹说,随着人工智能科技、大数据科技、物联网延伸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高,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宽阔。
“进入大学后,我还想尝试参与一些新的、感兴趣的事情。”对于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金晏竹有自己的畅想,“我从小就喜欢运动,特别擅长200米、400米跑,进入大学后我想参加体育类社团。”
8月29日就是金晏竹开学报道的日子,妈妈准备陪着她一起去。可是,8046元学杂费一家人着实犯难,如果你愿意帮助这个懂事的女孩,请和本报助学热线13851291243联系。
爱心涌向灌南三姐弟
近3万元学费被“秒捐”
昨日,本报第九季助学公益行发布灌南李集镇徐庄村三姐弟同时考上大学的故事。弟弟倪庆冲以优异成绩被南京大学理科试验班类(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专业录取。一对双胞胎姐姐倪庆金、倪庆银分别被无锡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徐州医科大学药学类专业录取。母亲自幼失明,父亲打零工,弟弟和姐姐分别需要8350元、8898元、1万元学费(新生入学费用汇总)。
继市青联社会组织与社会中介界别帮贫困学子孙文绘募集6200元助学款后,市青联科技界别也行动起来,愿意资助弟弟所需费用。界别副主任刘宏伟看到本报报道后,号召届别委员踊跃捐款,展示港城青年力量。
“倪庆冲所学的专业跟科技有关,我们打算全额资助他本次学费,为这位未来的科技人才献上科技界别的一份爱心!”刘宏伟说。
“今天报道见报后半天时间就筹集了6000元,且这一数字不断增加。”市青联科技界别委员、本报记者张晨晨说。
爱心涌向三姐弟。昨天上午,参与本报助学公益行活动6年的爱心人士史先生,愿意资助双胞胎姐姐倪庆金8898元学费。爱心人士刘保祥通过本报连线,也与妹妹倪庆银取得联系,为她捐出1万元助学款。
至此,灌南三姐弟学费全部解决。“有了苍梧晚报助学公益行,助学行动一路阳光!为你们点赞!”……爱心人士的话语,也让本报助学公益行充满奋进的力量。
“厉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未来可期!”“天道酬勤,加油,孩子们!”“每个人决定不了自己的出身,家境贫寒却能靠自己的意志和汗水改变命运。很好的榜样,给你们加油!”灌南三姐弟的故事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反响,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被孩子们的奋斗故事感动着、激励着。这个世界,总有些人,总有些事,能够激励着我们努力前行、奋斗不息。
截至目前,本报第九季助学公益行共为19名贫困学子解决学费超20万元。今年的助学活动将持续到8月底,请广大爱心人士持续关注。我们的助学热线:13851291243(微信同号,请在工作时间备注“助学”加好友,我们会邀请进入助学公益微信群。助学QQ群:157817222)(记者 杨锐冰 肖婷婷/文 牟进勇/图)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