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助学公益行 | 赣榆学子董芸宁:想成为一名化学教师

毕业于赣榆高级中学的董芸宁,是个多才多艺的姑娘。从小就接触书法、绘画、乐器培训的她,家里有不少考级证书。“小时候,从来没有觉得家里缺钱。自从父亲患病后,家里的日子就慢慢艰难起来了。”董芸宁说。

十几年前,董芸宁的父亲不幸患上肾病,六七年前病情加重。为了给他看病,这个家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了十多万元的外债,可人终究没留住。这些年,母亲靠着打零工,边还外债边供姊妹俩读书。今年高考,董芸宁以526分的成绩考取天津师范大学化学(师范)专业。

10月9日,董芸宁就要前往学校报到了,学费5400元。如果你愿意帮助她,请和本报助学热线13851291243联系。 

父亲因病去世 母亲边还债边供姊妹俩读书

董芸宁的家,位于赣榆区海头镇海后村海中路附近,家里收拾得干净整齐。走访当天,只有董芸宁一个人在家,母亲在附近的家纺厂上班。

“我爸爸以前是渔民,小时候家里生活还挺好的。”董芸宁扎着马尾辫,说话低声细语。在她家里,我们看到了她和妹妹获得的各种考级证书:书法、绘画、乐器……“小时候,只要我和妹妹想学,爸妈就会给我们报各种培训班,花钱从不吝啬。”董芸宁说,家里还有一把借来的吉他,自己没事的时候会弹一会儿。

可以说,董芸宁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然而,十几年前,父亲不幸患上肾病,这个家开始蒙上了一层阴影。为了给他治病,家里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了十多万元的外债。

事后,记者联系上董芸宁的母亲。“她爸患病后不能干活了,不得已把家里谋生的渔船卖了。”董芸宁的母亲说,家里捕鱼的那些年,日子虽不算富裕,但他们过得挺安逸。可谁能想到,命运给他们这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来了重创。“钱花光了,人也没留住。”

2015年,董芸宁的父亲离开人世,给母女三人留下的是无尽的痛楚以及面对生活的不知所措。

“债要还,孩子要养,日子也要过。”父亲走后,母亲扛起了家里的重担,开始出去打工挣钱。“为了顺带照看家里,我就在附近的家纺厂里做窗帘,每个月可以挣2000多元。”

“这些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母亲说,除去两个孩子上学的必需费用,她一点点地攒钱还债,直到现在,也没把欠的孩子姑姑家3万元、姨妈家5万元还清。“虽然她们不催着要,可我心里着急,就像有块石头压在那里。”这是一位内心坚强的母亲。

考取天津师范大学 将来想当一名化学教师

母亲的艰辛,董芸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学习上,她从不要母亲操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去年网课期间,她一直在家自学,卧室墙上还贴着“我心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学习”的漫画。“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打印出来警醒自己。”董芸宁笑着说。

同年6月,她的议论文《少年,可堪重负》获得“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主题征文省级二等奖。“当时班里有3个人获奖,我们语文老师是语文组组长,给予我们很多指导。”董芸宁说。

“我最喜欢的科目是化学和地理,所以分科时我选了物化地。”今年高考,董芸宁以526分的成绩被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专业录取。“专门报的化学(师范)专业,将来我想成为一名化学老师。”

“我最想去的学校是南京师范大学,可惜自己分数不够。” 董芸宁说,为了以后能进入南京师范大学读书学习,她已确定了考研目标。

“这孩子喜欢老师,有事没事就喜欢找老师谈心。”随行的赣榆义工协会会员郭长磊说。尽管小学毕业已经6年了,董芸宁至今还和小学数学老师梁英保持着密切联系。

对于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董芸宁有着自己的规划。“我还喜欢地理,所以打算再考个地理教师资格证,把该拿的证都拿到手。”董芸宁说,自己很认同梁英老师的话,“到大学时要努力学习,把学习排在第一位,好好学习争取拿奖学金。”

这个假期,董芸宁一直在学英语,为开学英语考试做准备。10月9日,她就要去学校报到了,学费需要5400元。如果你想帮助她,请和本报助学热线13851291243联系。

尹星月学费问题解决

27名学子获助学费28万元

昨天,本报报道了东海女孩尹星月的故事。今年,毕业于东海高级中学的尹星月以501分考取了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女性学专业,9月12日报到。然而,父亲2019年因肝硬化去世,一家六口只能靠母亲打零工和低保金艰难度日。母亲不仅要照顾80岁的婆婆,还要照顾4个上学的孩子。

看到尹星月的故事后,港城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为她筹集学费,尹星月共收到7720元爱心款。

“谢谢你们为学子做的这些,让我们看到了正能量。”一直支持并参与本报助学公益行的董女士表示,自己也愿意出一份力,帮助这些家庭陷入困境的孩子。

“感谢帮助我的好心人!我会把这笔钱存进我的学费卡,安心等着去学校报到。”收到爱心助学款后,尹星月开心地说,今后自己将努力学习,希望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截至目前,本报第九季助学公益行已经发布了27名港城贫困学子的故事,并为他们筹集学费28万余元。随着一个个励志求学故事的发布,本季助学公益行的爱心温度也持续升温。今年暑假,爱心队伍不断壮大,捐款数额屡创新高。

随着开学临近,本报第九季助学公益行也将接近尾声。昨天下午,我们完成了本季以来的全部走访。下周,我们将陆续发布学子们的求学故事,敬请广大爱心人士关注。让我们共同助力,帮助这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圆梦大学。

本报助学热线:13851291243(同微信,备注“助学”加好友,邀请进助学公益微信群)。助学QQ群:157817222。(记者 杨锐冰 肖婷婷/文 牟进勇/图


总值班: 王夫成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