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保障大家的合法权益,提高大家健康消费意识,广州网警梳理出当下常见的3种网络消费陷阱,提示大家谨防落入。现在开始敲黑板:
“带钻”网店网评有水分
随着网店监督机制越来越完善,大部分高分信誉网店还是值得驻足的。然而,也有个别“带钻”网店浑水摸鱼,外表光鲜亮丽但其实并没有几件真货。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店铺怎么能获得如此多的信誉好评呢?猫腻在这里:个别商家为了提高网店信誉雇佣刷手,只要商家支付商品本金和刷客佣金,刷手就能按照商家要求完成刷单和刷信誉的任务。商家发空包裹,刷手签收、确认、给好评。
【网警提示】
各位网民在买买买的同时,要加强警惕、注意辨别、广泛对比,对于那些被浮夸、相当偏离实际的赞美评价霸屏的网店。您要擦亮眼睛啦!
培训电话扰不停
“您好,是某某家长吗?我们是某某培训机构,请问您的孩子有报补习班的打算吗?”近期,不少市民投诉经常接到此类骚扰电话。分析发现此类推销电话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通过依法开展调查,警方破获了一起某机构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目前已依据《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对该机构处作相应的处理。
【网警提示】
各位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要提高意识,注意核实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同时,警方提醒相关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法规,要依法落实用户信息保护,恶意骗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等均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惩处。
不保健的保健品
目前,大家或多或少都会在网上或朋友圈上看到卖保健品的帖子,不少保健品更是刻意将自己包装得“高大上”,给自己贴上很多标签,比如“国内唯一一款”“全球公认”“美国××医学院临床证明”“欧盟EXX认证”等。
由于保健品是作为介于药品和食品之间的特殊商品,较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夸大功效。他们抓住了老年人在保健方面的心理需求,将一些普通的保健品伪装成天价高科技产品行骗。甚至还有一些商家铤而走险,私刻国家行政机关公章、业务专用章、事项许可章等,伪造保健食品批准文号、证书等。
【网警提示】
“不看广告看疗效!”再好的保健品,只有保健的作用,不能当做药品来治病。尤其对那些吹嘘功效强大的,更要谨慎辨别、提高警惕。如果老年人患病,应该到医院去治疗,购买药品务必到正规的药店购买。所谓“包治百病”或者“专治疑难杂症”的保健品宣传,都是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