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躺平”没有出路,坚持才能胜利
近段时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一些偏颇的声音值得警惕。有的过分乐观,把新冠肺炎等同“大号流感”;有的过度悲观,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关难闯,不如一放了之。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躺平”没有出路,坚持才能胜利。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更快、隐匿性更强,无症状感染者数量较多,“动态清零”的仗确实难打。但若就此轻言放弃,是对生命的不负责。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赴吉林医疗救治组专家对当地情况分析发现,对于长期卧床、血液透析患者等基础情况差、免疫力低的人群,病毒威胁更大。一旦撒手不管,脆弱人群,特别是有基础疾病、没有打过疫苗的老年人,将面临较大风险。
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重症医学医疗资源相对不足,“躺平”无疑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发出警示:如果不管“防”,只管“治”,中国医疗体系将面临击穿危险。
两年多的抗疫实践已充分说明,面对疫情反复冲击,我们不仅有与病毒一战到底的决心,也有战胜疫情的能力。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从严从紧采取以隔离、管控、封控、筛查等为核心的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可以实现“动态清零”的既定方针。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在迎战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关键阶段,坚定必胜信心,鼓足决战勇气,从严从实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在战“疫”中不断优化战术,“以快制快”精准防控,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就一定能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新华时评:短期“阵痛”动摇不了中国经济基本盘
在上海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一些境外媒体和机构称,如果上海继续“封锁”,将重创中国经济。不可否认,作为中国金融和经济中心城市的上海会因疫情反弹遭遇短期经济冲击。但两年多的抗疫实践告诉我们,当下坚决把疫情“防”住,正是为了经济更可持续的稳定。上海正在经历的短期“阵痛”,不会也动摇不了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从目前上海的疫情防控形势看,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是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必须坚守的底线。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新一轮疫情来势凶猛,如果不及时“动态清零”,一旦形成更大范围的规模性反弹,将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更严重损失。
上海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中承载着重要功能,封控措施不可避免会按下经济“慢行键”。但也要看到,韧性强、回旋余地广是中国经济的鲜明特点,如果认为短期的、局部的冲击会动摇中国经济的基本盘,动摇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那是对中国经济潜力和韧性的一种低估和短视。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不断细化防控政策的同时,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举措持续发力,对冲前期损失,积蓄发展后劲。放眼全国,大部分地区疫情逐渐好转,正在争分夺秒复工复产。即便在上海,全域静态管理之下,金融市场正常交易,港口码头全天候运行,一些高科技制造业企业选择封闭生产。尤其是,在中央政府的有力统筹下,各地正在以“一盘棋”思维做好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工作,这是实现“两手抓”“两手硬”的必要条件。
严峻复杂形势下,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一方面要统一思想,团结一心,尽快遏制上海疫情蔓延势头,防止“短痛”变“长痛”;另一方面,要用更长远、全局的眼光看中国经济。中国具备坚持“动态清零”的条件和能力,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相信随着疫情形势逐步缓解,中国将向世界贡献更大的复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