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竞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守正创新,聚焦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工作、作决策要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才能不走偏走样。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理论武装工作,不管是革命战争年代、和平建设时期,还是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始终将理论武装建设工作作为必修课,为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坚强保障。奋进新征程,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更好地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赓续“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认真精神,在理论学习上深化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对中青年干部强调,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深化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工作质效的必由之路,是党员干部成长的阶梯。将深厚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做到知行合一,做工作将事半功倍。各级党委要全面提升理论学习的力度和质量,营造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丰富理论学习的方式方法,确保学用结合。通过开设读书班、研讨会,常态化开展中心组学习和基层党员冬训,进一步增强学习的政治性、理论性、实效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理论书籍作为案头书,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把握精髓要义,通过学习不断廓清思想迷惑,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思想底气、工作底气。
赓续“衙斋卧听萧萧竹”的为民精神,在宣传普及上用心走心。如何更好地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搭建与群众沟通互动学习的桥梁是当下理论宣讲的重要工作。多年的理论宣讲实践表明,做好理论宣讲工作的着力点在于创新话语表达,让理论宣讲更有生气、更见神采,更能冒热气、聚人气,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强化分众化表达,紧紧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和老百姓的关切点,把“我们想说的”和“百姓爱听的”结合起来,把“政治语言”用灵活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出来,把抽象的概念进行平实性、质朴性转化,推出面向不同群体、适应不同媒介、满足不同理论需求的多样态,分众化产品。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在传统理论学习课堂的基础上开设各类理论学习“云课堂”,整合各高校理论研究中心资源,邀请理论名师授课,推动“指尖上的学习”方式普及。要做好理论刊物和理论视频产品的出版和发行,推出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理论刊物和专题视频节目,让高深的理论知识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触手可感、身边可学。
赓续“惟进取也故日新”的创新精神,在研究阐释上求实求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理论创新是理论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加强理论的研究阐释,推进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主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阐释要以深入研究为基础,研究深入,阐释才能透彻。”推进思想理论的研究阐释,要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赋予理论更多创造活力。要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社科基金的统揽作用,重点围绕“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等理论重点进行深化研究,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理论创新研究成果。要引导各高校、党校(行政学院)、理论研究院所等系统强化问题意识,立足时代发展需求,建立公开透明、符合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设置多种学科的综合性选题,培养高水平的理论名师,搭建学术讨论的良好平台,推动理论研究阐释走深走实。
作者单位:灌南县汤沟镇党委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梁红燕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