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健全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四点启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指出具体举措,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明方向路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重要内容,包括跨省流域和省域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指的是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通过协商建立的“成本共担、效益共享、相互监督”的机制,是一种促进生态保护区域外部性内部化的政策工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工作,财政部已推动全国23个省份在21个跨省流域建立补偿机制,形成流域治理协同效应。整理剖析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全国首个试点,又称“新安江模式”)、福建省汀江-韩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全国第二个试点,以下简称汀江-韩江流域生态补偿)的建设实施,得出以下可复制的四点启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是根本遵循。“新安江模式”和汀江-韩江流域生态补偿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和重要成果,深刻阐明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新安江模式、汀江-韩江流域生态补偿分别探索形成的“生态共保、环境联治、产业联动、要素共享、协同合作”新机制和“权责共担、环境共治、效益共享”新机制,打破了行政区划限制,保障了跨境流域环境安全,实现了效益共享、合作共赢,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的推进绿色发展和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坚持整体系统观和基本民生观、遵循严密法治观和全民行动观、建立制度保障和刚性约束的具体实践,贯穿于流域保护治理的全过程、各环节、全方面,充分彰显了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实践证明健全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必须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坚持保护优先,突出协同治理,源头严防控,过程全监管,实现生态产业化以及产业生态化,不断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精准高效的协同联动是基本前提。跨省流域治理涉及范围广、主客体众多,需要多元治理主体积极配合,精准高效的协同联动是基本前提。实践推进:“新安江模式”中,皖浙两省始终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发展共享”,联合编制规划、开展创新试验、创建文旅品牌,建立联合监测、联合打捞、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有效处理好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关系,真正实现人财物合作共保、环境产业公共服务等多领域协同发展,探索出一条““上游主动强化保护、下游支持上游发展”的跨省协作互利共赢之路;汀江-韩江流域生态补偿深化共保共治,持续完善联防联控机制,闽粤两省,龙岩和梅州两市建立“互访协商”、联防联控机制,两省依托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合作联席会,高效推进流域联防联控,两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解决协同治理重大问题,两市还建立联合执法监测机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常态化联合执法巡查,保障跨界流域环境安全。实践证明健全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必须要加强协同联动,完善监督协调体系,健全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实现信息共通共享,协同推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不断提高跨界流域应急响应能力。

资金使用监督考核评估的完善是必然要求。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涉及资金总量大、利益主体多,必须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管考核评估。实践推进:新安江模式,皖浙两省每年补偿资金总额为10亿元,是补偿资金总量最高的地区之一,如何管好用好补偿资金尤为重要,皖浙两省严格执行《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为资金使用提供明确规范,制定细化量化指标,确保项目实施考核化,全流程跟踪监管确保资金拨付流程正规,黄山市等地区建立项目督查专家库,自查、督查、第三方检查多元化进行,开展月调度、季督查等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强化督查与问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于违反规定行为严肃问责,确保资金使用规范;汀江-韩江流域生态补偿同样也设置了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将资金分配与考核挂钩,建立“环保公众开放”单位清单推进公众参与,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监督力度,有效保障资金使用合理。实践证明健全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必须要强化资金使用监督考核评估,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监管资金流向,接受社会监督,定期公布评估结果,防止资金被挪用、滥用,维护制度执行的公信力。

法规制度体系的规范健全是有力保障。生态保护补偿涉及日常运行、资金使用等众多环节,问题复杂多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推动改革,增加规范健全的法规制度供给,才能倒逼落实,实现“常治”到“长治”。实践推进:浙皖两省、闽粤两省都始终坚持机制创新与政策创新,制定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制度,新安江模式先后出台200多项地方性条例和配套政策,始终扎紧法规制度笼子,以制度刚性保护生态环境,取得较大成效,汀江-韩江流域生态补偿中龙岩市先后出台了《龙岩市长汀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龙岩市汀江保护条例》等,始终坚持高位推动,突破流域管理体制障碍藩篱,形成高效运行的长效机制。实践证明健全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必须要健全法规制度体系,为流域生态保护主体提供法规制度保障,确保合法权益,有效调动各方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提升流域生态保护的公平性和效率性,以制度法规约束生态破坏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贾金荣  作者为连云港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

(本文系2023年度全省党校系统调研课题:(XT23081)打造美丽江苏建设的连云港样板的阶段性成果)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蔡佳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