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化形式,必然面临着更深层次的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应对更大的风险和挑战。为此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种种束缚现代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决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明确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改革的首要原则,为我们全面深化和推进改革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方向,确保改革能够走深、走实。

改革愈进愈深、愈行愈艰,必须熟稔水性、把稳船舵,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核心在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全党步调一致、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关于深化全面改革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得到有效实施。其次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全面改革必须紧密依托人民群众的力量,确保改革过程中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让人民成为改革成效检验的裁判官。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必须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不断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建立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和创新力,同时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破除制约发展的壁垒,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其次,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基础制度,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提高市场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有助于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再者,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这不仅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最后要加大民生领域改革力度。民生是人民幸福之本,也是社会和谐之基。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措施,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推动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促进就业创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和社会稳定。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不仅需要通过改革经济体制来释放和增强社会生产力,以实现物质层面的富裕;同时也需要借助文化体制的改革来唤醒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以达成精神层面的富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文化体制的深化改革、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对于整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确保文化安全和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必须强化理论武装,确保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与实践成为常态。此外,还需要加强舆论引导能力,促进各类媒体资源的整合发展,以此来提升新闻舆论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这要求我们优化文艺创作的服务体系,激励广大文学和艺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而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和具有深厚生活基础的优秀作品。此外,还需加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向基层输送优质文化资源,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时代要求。为此需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推动文明交流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建设。(□ 张微  作者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蔡佳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