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质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是有别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突破所产生的根本性成果,凝聚了我们党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洞见和实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守正与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人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既要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同时人人之间也要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这就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辩证统一于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一方面,在新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来以后的一定时期内,生产关系的性质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基本上是相适合的,此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二者始终存在矛盾,但在不具有对抗性质的情况下,不需要对生产关系进行根本变革。另一方面,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日益激化,二者由原来的基本适合逐渐变成不适合,矛盾的性质也由非对抗性转化为对抗性,这时就有必要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即改变原来的生产关系性质。在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实现以后,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关系又转化为基本适合,从而又在新的基础上开始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基本适合到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这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形式。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的逻辑表明,生产力最终决定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变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的普遍规律,生产力是推动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二、当前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稳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适宜空间。


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是在一个生产力落后的状况下,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以实现国家富强。因为生产力落后,所以要求先变生产关系,通过制度变革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0世纪上半叶,我国的社会性质总体上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很落后,必须进行制度革命建立新的制度,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0世纪80年代,基于集权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党中央决心搞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今天,中国在科学技术、产业体系和生产要素组合等方面早已不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初期的状况,生产力水平今非昔比,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必再通过生产关系先行来寻求发展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四梁八柱”确定下来,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定型,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其他要素参与分配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基本制度定型的前提下,改革就是对不适应当下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适度调整。习近平总书记“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恰恰暗合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逻辑,即在生产力充分发展基础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重点讨论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矛盾的前提是先有生产力的发展,即在生产力发展后生产关系如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来推动经济社会变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构建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对现实经济体制的改革,及时调整不适宜的经济政策。针对束缚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和卡点,应建立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新型生产关系,把着力点放在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仅涉及经济、社会、思想的变革,还涉及人们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改变。因此,要改变不利于塑造新型生产关系的资本制度与政策,要在确立知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产权制度进行大胆的创新与改革;要改变不利于塑造新型生产关系的行业制度性偏见与政策;要改变不利于塑造新型生产关系的就业与分配政策。总之,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塑造与此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需要根据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与水平,对经济体制与政策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与改革。比如,随着智能机器人对数据的依赖日益增加,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成为重要的政策议题,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同时保护个人隐私和促进数据的开放共享等。


四、新质生产力理论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马克思曾断言,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新质生产力是有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的提出,是一次认知的升级,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要创新。新质生产力本质上就是以智能化技术逐步替代人类自然劳动的新质态的生产力。一方面,在新质生产力发展驱动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创造论,将由劳动价值论演化为知识价值论。随着知识、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劳动的具体形态也逐步从体力劳动转向知识劳动。随着人工智能时代非自然的劳动逐步替代人类的自然劳动形式,它与人类劳动的关系就变成了一种替代关系。从最终意义上来说,是人类的知识劳动创造了智能化机器,这样知识劳动价值论就成为智能化技术时代劳动价值论的崭新形态。另一方面,第四次工业革命催生了动摇过去产业逻辑的重大技术范式变革,具有深度思考、自主决策能力的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替代人的体力劳动,而且能够一定程度上替代人类的脑力劳动。传统的劳动部门、劳动岗位、劳动方式等不断地被智能化机器所取代,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伴随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塑造新型的生产关系形式、结构与性质。(□李进  作者单位:中共东海县委党校)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蔡佳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