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坚持党的领导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内在要求。因而,只有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过程,特别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各领域和各环节,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这既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领导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必须深刻认识到,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要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政党治理的各个领域。实践也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不断开辟新境界、不断取得新成效。因而,只有切实维护党中央权威,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贯穿于改革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确保改革一以贯之、行稳致远。

新质生产力是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涌现为重要特征,进而构建起新型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体系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因应新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的内在要求,是占据新竞争赛道、构筑新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为我们在新的科技浪潮中赢得主动、走在前列、实现赶超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立场和原则,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沿着正确道路前进。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水平领导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政治保障,高水平领导服务于高质量的生产力,坚强的党组织、严密的组织体系和高素质干部队伍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由此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和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更是组织和管理层面的深刻重塑,迫切需要我们拿出勇气和魄力加快形成适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党的领导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探索

只有保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贯彻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总体要求;只有始终保持党员干部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过硬的工作作风,才能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依托;只有紧紧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巩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组织阵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应该坚持目标导向、过程导向、结果导向,积极推动党员干部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切实形成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领导体制及其实现机制。

第一,坚持党管干部,锻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干部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努力培养一批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精兵强将。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相关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其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广泛汲取新质生产力方面的理论知识,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从而使得干部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更加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调动干部积极性,激发干事创业活力。要抓住想干事、敢干事这两个关键点,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鼓励干部在前沿科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中勇于实践和创新,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以此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此外,还要加强组织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要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针对干部的知识弱项、经验盲区、能力短板,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从而能够切实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来谋划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第二,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以人才新质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靠“人”,特别是要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人才新质态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一方面,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市场在人才流通领域起决定性作用,坚持以体制改革为体、以机制改革为用,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各项机制。要以最好政策体系、最好载体平台、最好服务机制,全方位引进、培养、留住人才,让优质人才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要激发市场主体的人才活力。要让用人主体获得更多话语权和决策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深化职称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破除“四唯”,遏制帽子满天飞,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流动机制,探索建立差异化、长周期、多元化的专业人才评价体系,从而形成人才红利,释放人才活力。

第三,强化基层党组织作用,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组织根基。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打造“产业链党建”创新品牌,以党建“链”接产业集群,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方面,要发挥产业链党委作用。坚持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切实联动链上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形成以产业链党组织为核心的运作模式,为新质生产力提供组织动能,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另一方面,要建立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要统筹利用好产业链各成员单位的创新、资本、人才、品牌优势,变单个企业“孤军奋战”为产业集群“协同作战”。要集中优势资源,聚焦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要选优配强产业链党建工作指导员,建立党员轮训制度,引导党员积极发挥表率作用。(□ 程刚 作者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副教授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蔡佳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