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党的纪律教育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注重纪律教育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否始终加强纪律教育是检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更是事业发展的助推器。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使用了“建立”的话语表述更加说明这一制度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更加凸显了加强党的纪律教育的理论意涵和现实意义。只有深刻把握建立纪律教育机制的着力点,才能在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
抓住党委(党组)理论学习这个“中心环节”
各级党委(党组)是落实纪律教育的第一责任主体,要自觉将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举办读书班、研讨班、研修班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原本本学习党的纪律规定,特别是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决定》中关于纪律教育的重要部署,领悟其作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伟力,从而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新办法、新要求,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用纪律管全党治全党、如何用纪律管全党治全党等事关全局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进了管党治党科学化程度,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和加强纪律教育指明了总体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开展纪律教育的首要内容,也是建立纪律教育机制的首要环节。
夯实党校培训这个“主要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党规党纪作为理论学习、党校培训的必修课”。党校作为培训党的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好其作为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重要作用,要把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作为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的必修课,在相关班次课程安排中都要有所体现,推动纪律教育嵌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和全链条。一方面要坚持基本培训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并且把纪律教育作为全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其中。坚持从严办校治学,把严的要求贯穿始终,把学习培训过程转化为接受纪律教育、形成纪律自觉的过程,使进党校学员深切感受到严的一贯氛围,推动党员干部养成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纪律教育和培训的内在规律,广泛汇聚教育资源、认真改进教育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大力丰富载体和形式,从而提高纪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巩固基层党组织这个“重要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立纪律教育机制就要不断巩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模范遵守和践行党的纪律要求的坚强堡垒。首先各级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地区和行业特点,积极谋划、认真分析、求真务实,使纪律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党员,避免出现“两张皮”。其次要采用集中学习、分组讨论、个人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让党员在互动交流中深化对党的纪律要求的认知和体悟。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远程教育、在线学习、云端课堂等载体,提高纪律教育的便捷性、实效性、全时性。最后要把纪律教育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集中活动日等党内政治生活全过程、各领域,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讲纪律党课,不断增强党员的规矩意识和纪律观念。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渠道,让党员在感官式和沉浸式体验中增强纪律观念、达成纪律共识。
运用警示教育这个“有力武器”
纪律教育不仅要加强正面引领,还要强化反面警示教育,用鲜活的事例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加强警示教育不仅是纪律教育的重要实施方式,也是纪律教育的内在应有之义。首先要运用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加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可以结合行业和地域特点,对可能风险点进行重点剖析,用好反面典型,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在此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教育,既要看实物实事,又要厘清背后的诱因,起到既管一时、又有长效的效果。其次要注重协调联动,发挥各部门、各环节的协作力量,形成工作闭环。在相关案件查处的整个过程都要注重收集整理可以利用的警示教育资源,并且认真剖析原因、深刻总结教训、形成教育素材。要综合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根据发现的问题线索有针对性地开展谈话、函询等警示方式,及早消除隐患、做到防微杜渐。
加强自我内化这个“关键要素”
纪律教育要取得成效不仅需要外力的约束,更加离不开自我内化的要素。党员干部既是纪律教育的实在客体,又是纪律教育的内化主体。要使纪律教育贯彻到位和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将党员的主体性调动起来,因而加强自我认知基础上的内在转化是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建立纪律教育与日常生活的有机链接。根据党员的差异性,实现分众,避免“一刀切”,务求精准发力,区分不同岗位和层级干部的学习重点,使得纪律教育能够走进党员的日常生活世界,增强党员对纪律学习的认同感。其次要注重党员自我反思的过程,紧紧围绕“忠诚”这个根本点、“干净”这个着力点、“担当”这个落脚点进行自我检视,不断反躬自省,从而不断地强化党员对自我政治身份的确证,真正唤醒党性意识,让纪律的种子扎根于每一个党员内心深处,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作者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连云港市委党校副教授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梁红燕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