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李耀华 孙立荣)杜明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可如今已是销售额近4000余万元、拥有6家网店、500多家代理网商的B2B模式电商。从走出乡村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到转而回乡创业,从根本不懂什么是计算机、互联网,到成为实体企业和网络营销运作自如的电商,她的创业过程虽然没有马云那么传奇,但一样得益于互联网这个时代,一样源于创业者的胆识与智慧。
他乡,创业酿就浓浓乡愁
杜明华今年48岁,曾经是灌河河畔地地道道的农民。
在与丈夫周传义结婚前及婚后的数年间,他们一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看似惬意,生活的压力却与时俱增。
1995年正月初,这对小夫妻决定,要到苏南去闯一闯。凭借一点简单的缝纫技术,他们想从常熟热火朝天的服装加工业中分得一杯羹。异地创业谈何容易?卖了两头肥猪换来了1600元,他们将两个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夫妻双双踏上了前往常熟的大客车。
一台电动缝纫机就花掉了1300多元,再加上房租,带来的钱已所剩无几。但他们一点也不怕,一件接一件的代加工活渐渐练就了一双好手,缝纫手艺渐渐娴熟,哪怕只加工几件服装,他们也愿意接手。
“那时候,我们真的是苦啊,除了交房租费,有时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甚至是灯泡坏了都没钱买,没办法,为了生计啊!”提起常熟打拼的初始岁月,杜明华的眼圈有些发红。从代加工几件到几百件,他们在外漂泊的日子居然有了起色。
随着杜明华工作经验不断丰富,他们做的服装越来越受客户青睐,越来越多的客户主动找上门来,订单如雪片般地飞来。但周围都是吴侬软语,夜深人静之时,思乡之情还是让杜明华难以入眠:“为什么不带几个老乡一起来打拼呢?这样既可以时常听到乡音,有事情还能一起商量。”
就这样,他们从灌南带去了三五个老乡,此后又增加到十几个人。
到2000年,杜明华夫妇的小作坊已集纳了30多个老乡,人数最多时甚至达到70多人。到2008年时,常熟“乡情浓制衣厂”挂牌。杜明华的想法很简单,将来如果发展壮大了,还是要回老家发展的。
返乡,触网结缘电子商务
回乡办服装加工厂的想法真的变成了现实。
但这个过程却颇为漫长,且她的服装厂回归乡村,也是以一种特别的实体店加电子商务的形式成就。
只有初中文化的杜明华对计算机、互联网有些摸不着头脑,走上电商的路她确实历经了些周章。事情的起因是代加工中的服装尾货的处理。2008年,她帮助上海某品牌服饰加工服装,每个款式总有数量不多的尾货难以处理,此时已进入高校深造的大女儿给她想出了好办法,那就是通过淘宝网试销。让杜明华颇感意外的是,原本堆积的品牌尾货居然很快出手,而且她自始至终都没看到买家是啥模样,其神奇之处就在于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而女儿的小手轻点鼠标就将衣服卖了出去。
“这太神奇了,我也要在网上卖衣服。”杜明华心里这样想,但手却不听使唤。她连电脑都不会开,再说她哪里会打字呀?女儿周雪莲成了她最好的老师,进步是一点一滴,但速度却慢如蜗牛。其间她还向前来拿货的年轻人学习,向身边所有懂得网络和计算机应用的人学习。终于,她用一年半的时间学会了网上交易和产品装饰等,并拥有了自己的QQ号、电子邮箱以及网上交易所需的一切要件。
但其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
杜明华迷上了电子商务,但最初她一天的成绩是只能赚个几十块钱, 服装厂几近倒闭,就连丈夫周传义也坐不住了。不过,杜明华却一点也不后悔:“厂子倒了可以再建一个,学会了电子商务,就是打开了最大的市场!”
果然,此后她的乡情浓服饰一路看好,从每天接单几十件到几百件,再到每天上千件,积压的产品居然很快销售一空。当时正值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深重之机,杜明华夫妇的厂子却迎来了“第二春”,到2010年,乡情浓服饰销量已达到了空前的30万件。
资金的积累恰似滚雪球,而心中的乡愁却愈加浓郁。
2012年春节,杜明华夫妇回到了家乡,在新集镇碾庄村投资350万元兴办了连云港乡情浓服饰有限公司,其中最大的寄托是一份乡愁,而此举却带动了更多的家乡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现在,当然规模可以啦,每天的发单量都在2000件左右。”杜明华满眼含笑,虽历经打拼,但岁月并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太多的沧桑印记。
设计,裁剪,发包,收货,熨烫,后整理,总厂、代加工分厂有条不紊;上网,收订单,包装,查看,发货,线上、线下活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打上“乡情浓”或“WESTERN STYLE”两自主品牌的服装就这样飞入了全国各地,那里不仅有运动装、情侣装,还有外套、T恤、各种裙装、裤装等等,这些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最爱。2014年,杜明华夫妇的时尚服饰线上交易突破了50万件。
乡间,农民的B2B模式店铺
杜明华夫妇还让不少有志青年实现免费加盟,让本乡一些青年走上了真正“无风险、零成本的创业”之路。目前,杜明华夫妇在阿里巴巴和淘宝的网店有6家,有500多家代理网商,仅灌南由他们培育起来的网商就有20余家,另有20多家服装企业为该公司进行代加工业务,去年实现销售额3800万余元。
“今年,乡情浓主打微商代理,将来公司还要进军天猫、京东等,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杜明华自豪地说,“今年,我们已为灌南想做网购和网店的客户进行免费培训了上百人次,我的梦想是带动越来越多家乡人实现就业!”
创业的进取脚步并没有停滞,而当所有人都在忙于挣钱时,杜明华又前往上海学起了现代企业管理。“摊子大了,没有管理怎么行呢?”杜明华微微一笑,“管理也出效益呢!”
这个由农民打造的成功的B2B模式店铺,正酝酿更新更大的跨越。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的春风,吹皱了灌南‘一池春水’。”灌南县商务局局长王成忠说,“杜明华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而灌南农民的生活也在产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依靠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依托本土的传统产业,将各式各样的产品销往了全国各地,成了“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农村电商。如今,电子商务这一概念不再“高大上”,而是农民口中的日常用语了。电商成了时下经济生活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成为该县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灌南县的电商企业大大小小总数5000余家,主要产品以本地特色产品为主。既有外出创业、打工回乡人员及新毕业大学生等有一定电商从业经验人员,通过天猫、京东、淘宝等第三方平台进行电商交易,通过他们的引领带动,本地人员越来越多参与到电商产业中来。除杜明华的乡情浓服装厂年销售额猛增外,李集乡的玩具企业销售额达3000多万,新集镇碾房村还被评为全省第二批电商示范村。
田间地头有电商,发展就是这么快!
“电子商务是农村的新生事物。”市商务局负责电子商务的吴则通说,“目前我市已酝酿出台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实施意见,并有意识培育农村电商。港城的农产品太丰富了,我们更看好农村电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