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陈坤)“灌南食用菌”这一地理标志品牌近年来叫响大江南北。国家食用菌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委陈士瑜,专程应邀赴灌南县筹建省内首家菇菌博览馆。他肯定地告诉媒体:“像灌南县这样的连片工厂化栽培模式,全国绝无仅有。”作为灌南食用菌行业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徐相如的名字在灌南是家喻户晓。他创办的“连云港市香如食用菌有限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全国食用菌行业知名企业,全国食用菌行业杏鲍菇单品种产能最大工厂,产品质量成为行业标杆,受中国食用菌协会的委托正牵头起草制订杏鲍菇质量行业标准。
2009年6月,一直从事装饰行业的徐相如敏感地意识到,食用菌的前景和市场十分广阔。起初,他也很犹豫,几十年的工作和创业经历都不曾涉足生态农业,何况作为一个资深创业人,他深深了解,创业与风险、困难始终相伴。同样,没有风险就没有创业,只有敢于冒险并发现机遇者,创业才有可能成功。徐相如决定放手一搏。虽然已经有着十余年的创业经历,在食用菌这个全新的领域面前,徐相如不敢托大。请专家、学技术、订设备、跑市场、挖人才都是亲力亲为。徐相如对创业有着独到的认识,他说,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创业者来说关键不是已经具备了多少知识和能力,而是创业者的学习能力和速度。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技术学习过程,长时间亲临生产一线,从而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技术专家,就是在企业做大做强的今天,他还经常深入生产一线了解杏鲍菇的生长培育情况,和一线技术人员探讨和交流技术方面的问题,他用极其文艺的语言表达了对食用菌事业的热爱,我喜欢从杏鲍菇培育到成熟的过程中寻找生物的“语言”。他对笔者说,看一个公司的实力,不是看老板的办公室有多气派、豪华,而是看公司产品的品质,看公司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看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他笑谈,我是个不喜欢待在办公室里的老板,我喜欢和公司的员工在一起,喜欢和公司的客户在一起,喜欢和同行业的朋友在一起,依靠个人影响力和魅力,扩大凝聚创业团队,是实现创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团队意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香如公司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口皆碑,杏鲍菇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
创新是市场竞争的不败法则,创新是持续经营的永恒内核。为了带动全县食用菌企业生产工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徐相如带领香如食用菌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积极推广新的栽培技术,提高食用菌产业化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木屑、玉米芯等农副产品下脚料,而生产后的废菌渣又是优质有机肥,并且积极试验和示范利用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菌渣,再经过二次发酵,生产双孢蘑菇,初步试验已经获得成功,如果该项技术得到普及与推广,将会极大提高周边农户生产双孢蘑菇的积极性,可以为全县新增5亿元以上的产值,为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后劲。该项目的实施,实现农业资源循环综合利用,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美化农村环境,极大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徐相如一直把回报社会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司本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成立“灌南县新农财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直接或间接带动当地农户约30余户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和销售,发展从事食用菌生产原料加工、销售、运输及食用菌市场经纪人约40余人,安排当地农村劳动力在本公司就业约400多人,在香如公司就业的当地农村劳动力直接工资性年收入人均30000元以上,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当地农村、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自己公司吸纳广大农民就业、培育农民经纪人、收购农副产品等方面创造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他还以公司的名义,主动承担起10余户县内生活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责任,在整个灌南县高效农业示范区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在自身公司发展壮大的同时,他毫无保留地和广大同行分享着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的技术和管理,毫不夸张地说,灌南食用菌行业的壮大,特别是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成熟和形成规模化发展,与徐相如及连云港市香如食用菌有限公司的不懈追求和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