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王艳 邱仕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由此拉开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由于连云港是陇海铁路的起点,海陆交通枢纽,距日本本土较近,是日本重要补给线的通道,早在1937年9月13日,日军就侵占了连云港附近的车牛山。
日军进攻海州场面之一。
日军向海州行进途中。
1939年3月4日上午,日军114师团步兵1个大队、第21师团的步兵1个大队及第5师团的第212联队攻占了海州城。图为入城后不可一世的侵略者。
日军进攻海州场面之二。
日军进驻海州。
日军行进在临洪滩。
日军在海州搜查民宅。
日军军犬虎视眈眈。
日军进入海州后举行阅兵式。
日本海军陆战队侵犯连云港之一。
日本海军陆战队侵犯连云港之二。
1939年3月1日,日军第五师团21联队在海、空军配合下,进入灌河口。
日军在埒子口登陆。
日寇在海州扫荡。
日军占领板浦。
1938年5月20日至1939年3月,打响了连云港保卫战,日军海陆空联合火力优势,多次从孙家山、庙岭、墟沟等处强行登陆,均遭国民党军队痛击。1939年3月4日,连云港地区全境沦陷。历时9个多月的连云港保卫战创造了对日防守作战的奇迹。
全面抗战开始后,海属地区的共产党员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率先起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夏,东海县的周晓江、郇华民、李铁民等组织“时事座谈会”,宣传抗日救亡。他们仿效“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组织,在郇圩秘密成立了“中国青年抗日救亡义勇团”。1938年初,孙存楼、武永嘉等在灌云发起成立了“腊九社”,推动了东(海)灌(灌云)沭(沭阳)一带的抗日运动。
1940年,八路军东进、南下开辟抗日根据地,陇海路北的赣榆县、海陵县属山东滨海区管辖,陇海路南的东海县、灌云县(包括今灌南县大部)属华中淮海区管辖;灌云县又因盐河分成灌东、灌西两部分。在海属地区,既有八路军领导的滨海区抗日根据地,又有新四军领导的淮海区抗日根据地,这种情况全国罕见。
1940年8月,八路军第5纵队进入苏北,开辟淮海区抗日根据地。
1940年11月中旬,八路军山纵2旅一部进入滨海地区南部,开辟赣榆抗日根据地。
1941年4月,八路军教导2旅和57军补充团开辟海陵抗日根据地。
1940年8月28日,灌云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汤圩成立。
1940年11月,东海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前梁荡(今属灌云县)建立。
1940年11月30日,山东纵队第2旅政治部在赣榆五区王接庄成立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1年8月17日,海陵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
1939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沦陷后的海属地区建立起第一支正式的抗日武装力量——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第3团。随后,这支部队在五里槐打响了海属地区沦陷后武装抗日的第一枪——五里槐伏击战。
在海属地区长期坚持抗战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主力部队主要有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115师教导二旅、新四军第三师八旅等部。他们发起、组织了海属地区主要的战斗如青口战役、海陵反“蚕食”战役、赣榆战役、解放陈家港战斗等。滨海军区政委符竹庭、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彭雄等众多党的优秀儿女牺牲在了海属大地上。
抗日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战斗频繁激烈而又残酷,仅据东海县、海陵县统计,就进行了大小战斗200余次。数以万计的中华优秀儿女把鲜血洒在了苏鲁大地,1941年在赣榆县境内开始兴建的抗日山烈士陵园(原马鞍山)就安葬着750余位烈士的忠骨,墓碑上铭刻着3576位烈士的英名。
(感谢市委党史工办为本稿采写提供史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