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记者 李国瑞 通讯员 邱仕明 鲍林)7月1日中午,赣榆区赣马高级中学门前,出入的学生三三两两,一名保安师傅正在树荫下乘凉。
赣榆战役纪念地就在这所学校内。由于初次到来,笔者不晓得具体位置在哪里。问了保安师傅,师傅说,沿着东边的小路一直走,路尽头有座文峰塔,纪念地就在塔南侧。
依据他所说,几分钟后,笔者便来到了文峰塔前。又往南走了几步,透过树叶间的缝隙,依稀可见一块石碑静静地立在绿油油的草坪上。靠近它的正面,“赣榆战役纪念地”七个大字出现在了眼前。
70多年前,一场威震苏鲁的敌后攻坚战在赣榆县城打响。此役,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特批三发“九二”步兵钢炮弹,必要时加强攻城火力。接连三炮,伪军彻底动摇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对赣榆战役作了高度评价:“是役,我仅以亡3人、伤37人的代价,取得了解放赣榆县城的胜利。”
先发制人———
攻克赣榆打乱敌人部署
抗战时期,赣榆县城是当时山东滨海地区南部的一个小县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是日军固守新浦、海州地区的卫星城和进攻沿海地区的前哨阵地。
城内大小碉堡星罗棋布,易守难攻。伪和平建国军第36师第71旅李亚藩率部及保安部队2000余人驻扎城中,还有一些分布在城外各个据点。
1943年8月,新浦日伪军不断增兵青口,驻策伪军加紧“蚕食”。11月,日伪集结重兵对鲁中沂蒙山区进行残酷的“扫荡”。
18日,日军“扫荡”锋芒转向渤海地区,兵力越来越多,约两万人。伪李亚藩部奉日军上村旅团长的命令,准备“扫荡”滨海,企图打通海(州)青(岛)公路,策应日军对渤海地区的“扫荡”。
为了配合鲁中和渤海地区的反“扫荡”斗争,粉碎敌人可能调转兵力向滨海“扫荡”、“蚕食”的企图,山东军区命令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和滨海军区先发制人,攻克赣榆城,消灭李亚藩,打乱敌人的进攻部署。
攻坚战役———
罗荣桓特批三发钢炮弹
伪军第71旅内部第141团团长黄胜春与第142团团长张星三之间矛盾尖锐,且政治倾向各异。八路军掌握情况后,决定利用这一矛盾,争取倾向共产党的黄胜春在攻城时保持中立,按兵不动。
同时,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和政委符竹庭研究确定了两个攻城方案:第一方案,由内线刘连城带3名工兵和2名侦察兵诓开城门;第二方案,如诓城未果,则由3名工兵用炸药爆破。这次作战任务,由军区第6团、第23团以及海赣独立营等部队执行。
作战计划规定:第6团负责突破县城东北门,歼灭东北门至西大街以北的敌人;第23团负责消灭东西大街以南包括南关与西关的敌人,该团第3营部署在青口与赣榆城之间的五里墅一带负责打援。
海赣独立营负责破坏青口通往赣榆的公路,并配合第23团第3营打援以及协同区中队相机攻克朱堵、殷庄、小庄子等伪据点;另指定海陵独立团派部队袭击沙河敌据点,以攻为守,防止沙河敌人出来捣乱。因这次作战是攻坚战,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特批三发“九二”步兵钢炮弹,必要时加强攻城火力。
内线带路———
主力部队潮水般涌进城
第6团是教导2旅中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部队,曾参加过平型关大捷。因此,这次攻打赣榆城的主攻任务交给了第6团,一营为突击营,第2连为突击连,连长何万祥为突击队长,担任突袭城门的任务。
当年11月19日晚9时许,刘连城带领乔装下乡催粮的第6团工兵郝凤双、任发明向东北城门走去。郝凤双、任发明每人扛着一个鼓鼓的大口袋,盛满了黄色炸药,每袋都有二三十公斤,准备诓城不成,用来炸开城门。符竹庭和何万祥带领突击队,隐蔽在城东北角的一片竹林边,静静地等待着出击的时机。
见到刘连城,守卫马上从城楼上下来开门。刘连城掏出香烟递过去,任发明马上用3根火柴划着给他点火。说时迟,那时快,烟还没有点着,郝凤双一只手抓住守卫的衣领,将其制服。
火柴的亮光,就是城门打开的信号。符竹庭、何万祥看到信号,带着突击排,在早已埋伏在城门楼上的我地下工作人员徐忠信配合下,像猛虎一般冲进城内。第2连紧跟进城,俘虏了城楼上一百多名伪军。在突击队的掩护下,主力部队如潮水般涌进了城内。
困兽犹斗———
李亚藩退缩到核心阵地
大部队进城后,第6团迅速歼灭了位于东城墙根文峰塔守敌,扫除了我军向城内推进的第一道障碍,伪军第141团根据密约在一旁按兵不动,攻城部队分头向第142团及旅部和保安部队发起猛攻。双方展开肉搏,敌死伤遍地。第6团击退敌人后,又乘胜解决了关岳庙一个连伪军。
当日11时半,第6团完全控制城墙,敌人退入城中心碉堡与攻城部队对峙。午夜后,第6团又发起新的攻势,继续向城中心压缩,攻克数座碉堡,歼敌一个多营。伪旅长李亚藩指挥所部退缩到他最后坚守的核心阵地。
核心阵地在城内北半部,是由若干碉堡组成的碉堡群,周围用砖石砌的厚墙围起来,其中心是一个三层楼高的大炮楼,既可向四周观察瞭望,又是他的指挥中心,易守难攻,李亚藩妄图以此固守待援。
20日拂晓,青口日伪200余人赶来增援,被打援部队击退。下午,敌再次增援,又被打回。为了减少牺牲,符竹庭给李亚藩写了一封劝降信,限他10分钟以内派人出来谈判。10分钟过后,敌人没有动静,陈士榘和符竹庭决定向敌人开炮。
接连三炮———
敌人缴械投降战事结束
第一炮打的是李亚藩的指挥所,炮弹不偏不倚从瞭望孔钻了进去,十多个伪军应声倒下,楼板也燃烧起来。同时,对敌人加强政治攻势,限他们5分钟后派人出来谈判,否则继续开炮。
5分钟过去了,敌人还没有动静。再打第二炮,目标是大炮楼的中层。“轰”的一声过后,伪军有的被烧得焦头烂额,有的被熏得满脸乌黑。
李亚藩为了拖延时间,等待增援,派了他的副官出来谈判,幻想暂时留在赣榆城里不动。此举遭到陈士榘斥责,并限李亚藩3分钟出来谈判,不按时出来,继续打炮。
3分钟过去了,大炮楼依然没有动静。最后一发炮弹打了出去,打的正是李亚藩等军官的生活区。后院起火,李亚藩动摇了。
第6团抓住时机喊话争取,进行政治瓦解。此时,李亚藩已六神无主,他被伪第141团团长黄胜春逼出谈判。
陈士榘立即要求李亚藩写下手令:“全旅官兵立即放下武器到大操场集合。”当日下午5点,城里的战事全部结束。
威震苏鲁———
赣榆大捷振奋广大军民
赣榆战役生俘伪旅长李亚藩、团长张星三等官兵1600余人,缴获步、马枪830余支,轻机枪5挺,小炮14门,手枪40支,战刀500把,指挥刀30把,战马30余匹,汽车2辆,还有3万多发枪、炮弹等大批军用物资。攻城部队仅亡3人、伤37名。
赣榆战役是一次敌后攻坚战。这一战役的胜利,威震苏鲁,振奋了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
八路军第115师、山东军区首长罗荣桓、黎玉、肖华等特别嘉奖参与赣榆战役的主力、地方武装和民兵。当年11月26日,延安《解放日报》以显著位置刊载了“赣榆大捷”的消息。12月5日,滨海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宴请了何万祥等47位战斗英雄,为他们庆功。
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远道前来参加了盛会。肖华在讲话中表彰了赣榆战役中担任突击任务的第2连,并把第2连命名为“赣榆连”。赣榆大捷已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也高度评价了此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