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疾风扫秋叶戮力灭敌伪——海陵反蚕食战役回溯

3

海陵反蚕食中我军攻克敌碉堡。

2

海陵反蚕食战役总结。

1

1942年11月27日,《大众时报》报道海陵反蚕食大捷。

4

1942年8月敌伪蚕食海陵形势图。

【连网】(策划:徐勤飞 郝忠军   撰稿:张晨晨)《三国志》中有这么一句话: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抗战爆发后,日军在滨海地区推行“治安强化运动”过程中,妄图将建立不久的海陵县抗日民主根据地吞掉,于是采取了“今天占一地,明天夺一城”,实施像蚕吃桑叶一样的“蚕食”战术。为此,海陵军民为保卫抗日根据地,采取“翻边战术”,奋起投入“反蚕食”的斗争,演绎了一曲又一曲“秋风扫落叶”式的慷慨雄壮之歌。

原八路军团长叛敌投诚

组织伪军疯狂反噬“根据地”

海陵县位于滨海根据地的东南端,是赣榆、海州、郯城三县之间的新县,那里有一座马陵山,故取名“海陵”。该区南临陇海路,东接赣榆,北连郯城,是山东与华中根据地联系的要冲;而著名的“苏鲁交通线”也穿境而过。而当时在这一带活动的伪军头子,就是在湖西“肃托”中血债累累以后叛变投敌的杨步仁。

“杨步仁原名王洪铭,曾用名王凤鸣、王宏鸣,福建省长汀市翟田人。”东海县老党史专家单振道讲道,他小时候其实并不坏,14岁时就当了儿童团团长,参加了红军,还给罗荣桓当过警卫员!而且他作战勇猛,在随红军离开苏区北上抗日时,途中作战勇猛,在一次战斗中小脚趾还被敌人的子弹打掉。到了北方以后,刚20岁出头的他,任我苏鲁豫支队第4大队政委,化名王凤鸣。在山东微山湖湖西事件中在暗害分子湖边地委组织部部长王须仁等人操纵下,进行所谓“肃托斗争”,杀害了包括区委负责干部王文彬、张如、马霄鹏在内的干部300多人,造成极其严重的“湖西肃托事件”。

当时,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和党中央闻讯派来的领导干部郭洪涛等同志,赶到湖西,采取紧急措施,释放一切被捕干部,解散了所谓“肃托训练班”,制止了这一行动。因为这次事件,王凤鸣由大队政委降为115师教导2旅686团团长。

1942年春整风开始,王凤鸣唯恐挨整,借到师部开会之机叛逃到赣榆青口日军中,后被转到新浦,通过青帮道德会(为日宪兵队利用的)副会长马干卿,与海州宪兵分队分队长立花健治接上了关系。此时,王凤鸣因其舅舅姓杨,遂改名叫杨步仁,被日军任命为海州宪兵分队别动队司令,并要他自己招兵建军。

至此,杨步仁真正走上了“汉奸”的道路。

“日伪对海陵的大举‘扫荡’,从1942年8月开始,叛徒、汉奸杨步仁充当了这次‘扫荡’的急先锋。”单振道说。“扫荡”开始后,杨步仁部乘我军发起第二次甲子山战役之机,以董马庄为基地,依托新浦、牛山车站疯狂北犯,不到2个月就以横沟、罗庄为中心,设立了七八处据点。他首先带领别动队侵占了上村、丰墩、茴庄湖,转而向西,侵占亭子埠、横沟、罗庄。牛山车站的伪军也同时出动,进占石榴、东安、房家埠。沙河敌伪也调兵进占小土山、东西小店、狗窝、小庄子。“他们采取步步为营的办法,每占一处,即修筑工事,建立据点,驻上日军或伪军。两三个月时间,从西向东安了16个据点。”单振道说。

日伪“扫荡”来势凶猛,海陵形势骤然变化,致使根据地的部分地主士绅及一些被收编的土匪动摇,如曾任县参议长的赵霞轩,任独立旅副团长的李振东叛变投敌,这些都助长了敌军的嚣张气焰。有一段时间,海陵根据地原有八个区,仅剩下一个羽西区和半个末山区。这让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之中。“1942年3月间,敌人依凭着陇海路将蚕食的刀锋插进了海陵的东南部,三个半区被敌人的血手遮盖了,千万善良的百姓,苦痛在苛榨、奴役、死亡的深渊里,以往的抗日阵地眼看要沦为豺狼的巢穴。”

而杨步仁的蚕食,也造成我军陷入活动困境。“独立旅及地方干部活动十分困难,部队只能在东西只有15公里、南北不到25公里的小范围内活动,有一个连在一个月内转移34次。生活也十分困难,吃的是‘穇子煎饼就胡盐’,整的战士们解大便都解不下;穿的是‘粗布军衣露着肩’,入了深秋更是‘寒衣冷似铁’。但是,根据地广大军民及各阶层人士不畏艰难,坚持斗争。”单振道说。

此外,杨步仁所带领的伪军,不但在军事上蚕食根据地,而且还施展毒辣的政治阴谋瓦解八路军。由于他对八路军,特别是对115师的情况非常了解,所以给革命造成的损失相当大。他利用其在115师工作时建立的关系,到处拉拢115师的人。其中在115师政治部当过协理员的罗保成等少数败类,就被他拉了过去。

单振道强调:“在日伪军组织的这次‘扫荡’中,杨步仁配合日军,极力蚕食滨海根据地的东南部地区,一直到了大兴镇和欢墩埠,距115师师部长期驻扎过的蛟龙湾、朱范,只有一二十里路,对滨海根据地的南部构成了严重威胁。”

罗荣桓亲自布置

五天端下16个伪军据点

115师对杨步仁早已恨之入骨,特别是罗荣桓政委,一直对自己未能严肃处理王凤鸣而感到深深的自责和内疚。他念念不忘有一天要除掉杨步仁这个心腹之患,以弥补其在处理“肃托”事件中出现的过失。“因此,第115师首长陈光、罗荣桓、陈士榘命令符竹庭率教二旅第四团及第六团第三营,对杨逆发起进攻。”单振道说。

当敌人合围滨海区的风声正紧,滨海根据地军民加紧准备反“扫荡”的时候,罗荣桓亲自布置了海陵反蚕食战役。他要求陈士榘率教导2旅向南直插到陇海铁路,然后一一拔除铁路以北、郯城赣榆之间的伪军据点。他特别强调,部队动作不要平推,要从敌人中间突破,像一把尖刀一样,直插敌人的心脏。

“罗荣桓要求参加反‘扫荡’的部队,在战前要作好动员,保证每个指战员都明白什么是‘翻边战术’,以及海陵战役对根据地的意义,以提高全体参战人员的自觉性。”单振道说,他当然不会忘记杨步仁,因此特意安排了“打狗”运动,要求陈士榘率部队要狠狠打击杨步仁、罗保成这一类“癞皮狗”。 按照罗荣桓、陈光、陈士榘研究的部署,115师教导2旅在旅长曾国华和政委符竹庭的组织下,战前对“翻边战术”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942年11月3日到8日,反蚕食战斗打响了。

反蚕食战斗首先从伪、匪盘踞的“重点”地区开始。11月3日,教导二旅第四团、第57军独立旅第1团第2营和海陵地方武装利用夜色掩护,出动重兵团团包围罗庄据点。罗庄是恶绅李太常的老巢,其子李振东、李春生从独立旅叛逃后勾结伪军大队长尹玉琢在罗庄安设据点,助纣为虐,为害乡里。第4团等部先开展政治攻势,对据点进行喊话,敦促李氏父子投降。但叛徒李振东仍十分嚣张,竟然向反蚕食部队挑战,指战员怒火满腔,开始强攻。

在海陵县民兵的配合下,独立旅第二营第四团爆破组用土炮和炸药强爆罗庄围壕、碉堡和炮楼,突击队冲鹿砦,跨壕沟,翻圩墙,冲进据点。从下午5时起,经7个小时激战,罗庄据点被攻克,伪大队长尹玉琢以下伪军60余人缴械投降。首战告捷,士气大振。此后,他们一鼓作气,连克敌伪据点16处,把杨步仁1200余人的别动队打得七零八落,只剩下200多人。

在1946年编辑出版的《滨海八年》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单独提到“海陵反蚕食”,叫《秋风落叶扫海陵》,语句生动形象,反映了当时的过程:

十一月三日,我们开始了歼灭打击,初寒的夜里,各路兵马向罗庄、横沟挺进。枪炮声遥相呼应,火光冲破了黑暗的天边,在震惊魂魄的爆破里,罗庄百余伪军俯首就擒。横沟的敌人还在顽强地抵抗着,我们前赴后继地冲破铁丝网,跳过外壕,手榴弹一颗一颗地扔进围子里,直到次日上午,横沟才告克复,一百多个蓬首垢面的伪军做了我们的俘虏,钻狗洞逃出的伪大队长罗保成也被群众抓了回来,声威所播,亭子埠的敌人立即望风逃窜。

敌人还没喘过气来,他们又飞快地包围了韩湖。微微的风吹着口号和歌声,刺进了敌人的心,一夜的宣传战把他们的反动思想摧毁了,天刚亮时,我军优秀的炮手开始发射了,第三发炮弹,正打进碉堡,在伪副中队长的脑袋上开了花。160多个伪军,举起了他们的枪,泉沟的百余伪军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

“‘杨司令’再也不敢固守了,放弃了漂亮舒适的司令部,烧了五百匹布,丢了两箱纸烟和抢来的百余只鸡,开始了总的退却。我们日夜追击,像秋风扫残叶似的占领了兴庄岭、小齐庄、霖庄湖、顶望、小屯、上林、东西五湖。朱家埠的喽啰跑慢了一步,便被我军英勇包围上,在马刀闪耀的寒光下,他们停止了抵抗。”单振道娓娓道来。

队伍逼近了陇海路,鬼子慌了,东调西凑集结了四五百人,来收复“皇军”失去的“威严”,但不幸的是,20多个鬼子又做了无声回国的勇士,稀疏的炮声中,播送着主子和奴才的悲哀———“新浦宪兵别动队”的司令杨步仁,遭遇了最大的“不幸”。五天内损失了十六个据点,六百多喽啰,四百多支枪。皮鞋、洋刀、汽车、姨太太,就连司令的称呼,一切都随着不幸而消逝了。

“曾经在‘皇军’面前吃过香的‘杨司令’,霎时变成了他主子眼中最无能的可怜虫。这伪化的险恶阴谋,在五天内就被我们的铁拳打破了,从16个钉子里,把‘杨司令’的千余爪牙,歼灭过半,海陵四分之二的土地,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单振道说,可恨的是,翌年春,杨步仁又投靠了盘踞在赣榆的伪军头目李亚藩,充当其鹰犬。

保卫了海陵和滨海根据地

乃“1942年伟大胜利之一击”

在此次战役中,我方只伤亡40余人。

战斗中,新浦之敌,欲前来救援,行至途中畏惧乖乖撤回。牛山之敌也未敢轻举妄动。杨步仁恼羞成怒,将失败原因完全归罪于副司令李良华无能,开枪将其击毙(有称李良华被杨步仁刀劈)———可惜的是,这次战斗没有抓到杨步仁这个叛徒。但是,这时已当了伪别动队大队长的叛徒罗保成和伪大队长尹玉琢、李振东却被115师生擒。 

海陵反蚕食战役,获得辉煌胜利,喜讯传开,群情振奋,各地群众杀猪慰劳子弟兵。山东《大众日报》于11月15日专门发表题为《庆祝滨海区我军反“蚕食”大捷》的短评。之后,参加反蚕食的教导二旅、第五十七军独立旅及海陵县政府、群众团体召开了盛大的祝捷大会和公审大会。

而在这次反蚕食战斗中,也涌现出不少英雄人物。

开国少将江潮就是其中之一,当时,他率领海陵独立团参加了甲子山三次反顽战役,坚持海陵地区反“蚕食”斗争,多次粉碎日、伪、顽联合进攻,成功执行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使海陵抗日革命根据地得以开创和发展。而到了解放后,他随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参加抗美援朝,担任113师的师长;在战场上,他率部运用“三所里迂回穿插”战略,成功粉碎了敌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圣诞节攻势”,成为世界战史上的经典案例。而113师也因此被人们给予了“飞虎师”的美名。

除了江潮之外,当时的独立旅东海县独立团团长杨凤鸣也为海陵反蚕食作出了不少贡献———在叛徒杨步仁网罗土匪,对海陵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广设据点,步步推进的当口,他顶住了敌伪的“下通缉令”、“上登记簿”等种种威逼利诱,铁了心跟定共产党,积极投入反蚕食斗争。

而在此之前,他就跟随独立旅积极抗日,打击日伪。比如在1941年9月27日,日伪70余人北犯抗日根据地,独立旅设伏于团林以南地区,激战数日,全歼日军一个小队,此战得到山东分局嘉奖。而他的长子杨庆福身先士卒,率部与敌搏斗,英勇牺牲。战斗结束后,海陵县抗日民主政府和独立旅召开庆祝大会,钱霖代表抗日民主政府把“民族之光”锦旗授予了杨凤鸣。

而这次祝捷大会同样也是一场宣判大会———宣布判处罗保成死刑。在枪毙罗保成之前,罗荣桓、陈光和陈士榘,都与罗保成见了面。“罗保成看到他面前的一些老领导和同事,心里别有一番滋味。他也是贫苦人出身,但参加共产党之前,也许只是为了找一个吃饭的地方。刚一开始,他还比较单纯,并且在作战和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随着其在共产党队伍中待的时间越来越长,他就耐不住八路军的清贫,觉得八路军没有什么前途,也没有什么‘油水’”,单振道说。而且他认为,将来中国是日本人的天下;于是,在杨步仁的教唆下叛党投敌,干起了反共产党、反八路军的勾当。

可山不转水转,他今天又落到了八路军手里。“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他在罗荣桓和陈光、陈士榘面前,痛哭流涕,乞求115师给他留一条命,但这只是妄想。

海陵战役取得了巨大战果。战役发起前,海陵的6个区已被日伪军蚕食得只剩下二个半区,战役结后,又恢复到三个半区。“1942年伟大胜利之一击”。

反蚕食让根据地“兵强马壮”

“翻边战术”在滨海区内迅速推广

“海陵反蚕食战役,意义十分重大。”市革命纪念馆副馆长王滨说,它不仅有力地配合了沂蒙军民的反扫荡斗争,打击了敌伪的“蚕食”活动,保卫了海陵和滨海根据地;更重要的是向抗日军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它证明了敌人是虚弱的,日本侵略者的兵力分散且严重不足,伪军战斗力薄弱且情绪低落,这是敌人无法克服的致命弱点。只要我们抓住敌方这一弱点,选择适当时机,积极开展边缘区敌占区的游击活动,提防武装与主力部队相配合,组织有利的战役攻势,给敌人以迅猛的打击,任何‘扫荡’和‘蚕食’都一定能被粉碎。”王滨说。

与此同时,海陵反蚕食大捷之后,海陵全县形势好转。为扩大反蚕食胜利果实,针对日军1942年搞的“大东亚圣战一周年赫赫战果”的欺骗宣传,海陵地方武装及民兵密切配合教导二旅和独立旅,于1942年12月2日至8日,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攻势,组织武装宣传队,分成几个喊话组,深入敌占区,分别到董马庄、白塔埠、黑埠子,蔡塘、桃林、大兴、沙河等据点,进行喊话宣传,独立旅和海陵民兵组成的喊话组,沿着陇海路由西向东,到白塔埠后,再从南向北,讲遍30多个集镇和村庄,把“抗战必胜”的道理送到了群众心窝里。

“武装宣传队夜间到白塔埠,在街上演讲唱歌写标语,群众听到后纷纷开门走上街头,人人感到精神振奋,而据点里的敌伪则十分恐慌,以为八路军来攻据点,连忙给牛山打电话求援兵,怕不牢靠,又派1个日本兵带22个伪军乘小电车到牛山去请。由于惊慌,半路上与牛山来的援兵电车相撞,死伤多人。”单振道诙谐地讲道。

海陵县委在配合主力进行武装宣传的同时,还抽调大批干部组成工作队,开展新恢复区各项工作。奖励此次在反蚕食中被策反的伪军官兵,进一步争取、瓦解伪军及伪组织。彻底摧毁敌伪特务组织,坚决镇压个别死心塌地的汉奸分子。大力表扬反蚕食斗争中的有功人员,进一步鼓舞士气。“全县人民积极响应县委的号召,加紧生产,加紧备战,随时准备对付敌人的报复行动,粉碎了日伪的再次‘蚕食’和‘扫荡’,以实际行动来保卫根据地,巩固并扩大根据地。”单振道说。

而海陵反蚕食战役的胜利,其最大意义在于,打乱了日伪军在1942年冬季继续进行大“扫荡”的计划;更是为之后开展的郯城战役、赣榆战役,提供了经验总结和借鉴;甚至于在打赣榆城的时候,在没有辎重武器的情况下,利用翻边战术,消灭了日伪军2000多人,我方只有37位同志负伤,可以称得上是“兵不血刃”。随之,罗荣桓一手发明的“翻边战术”陆续推广到山东各个根据地。

“‘翻边战术’不断在山东抗日战场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八路军广泛地采用这一战术,逐步争取了主动,使抗日斗争一步一步地推进到了日军的心脏地区。”单振道说,但罗荣桓提出的“翻边战术”具体是什么呢?

据《八路军一一五征战实录》载,从1941年起,在鲁南、鲁中、清河,日本人疯狂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日伪军不断对八路军根据地进行蚕食和“扫荡”。在此情况下,罗荣桓巧妙地发明了“翻边战术”———即不把主力部队部署在根据地腹部,而是部署在靠近根据地边沿地区。当敌人“扫荡”时,不是“敌进我退”、“诱敌深入”,而是“敌进我进”。

“这是罗荣桓对毛泽东‘敌进我退、敌驻我扰’的十六字方针的活学活用。罗荣桓根据新的战争形势提出,敌人进攻我们的根据地,我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埋伏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乘其不备进攻敌人,打他个措手不及。”单振道说。

“翻边战术”在海陵反蚕食战役中的成功运用,给根据地军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将此战术灵活运用,对日寇和伪军进行了连番的打击———经过这一连串打击,山东的日伪军吃够了八路军“翻边战术”的苦头。“为了挽回面子,日军又在枣庄策划对八路军滨海地区再次进行‘治安强化运动’,声称要打通临沂经郯城至陇海路新安镇、临沂至青口两条公路,企图切断八路军滨海与鲁南和华中的联系。”王滨说,他们计划“蚕食”沐河以西地区,扩大临郯公路两侧的日伪据点;进一步与沙河、新浦的日伪军相配合,夹击滨海根据地南部的八路军,逐步把共产党武装挤出滨海地区———轰轰烈烈的郯城战役也由此打响,而它也揭开了另一幅轰轰烈烈的“滨海军区抗日斗争之图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