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烽火八年苏州篇 水乡火种燎原江南

以新四军六团为骨干的“江抗”东进前召开誓师大会。 (资料照片)

以新四军六团为骨干的“江抗”东进前召开誓师大会。 (资料照片)

夜袭浒墅关纪念碑

夜袭浒墅关纪念碑

肖特像 (资料照片 邹志一提供)

肖特像 (资料照片 邹志一提供)

【连网】轰炸、纵火、杀戮、奸淫、掳掠……日寇铁蹄摧残蹂躏之下,人间天堂疮痍满目,3万平民亡于战火,江南水乡民不聊生。

在这个最黑暗、残暴的年代里,苏州燃起的芦荡火种,燎原江南——

新四军六团以“江抗”(江南抗日义勇军)名义“东进”,大振军威的夜袭浒墅关战斗在苏州打响;“江抗”总指挥部移驻常熟,苏州由此成为“江抗”在东路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的基地;“江抗”奉命“西撤”,留下伤病员在阳澄湖畔养伤,成为燎原江南的“芦荡火种”,也成就了“阿庆嫂”、造就了现代京剧《沙家浜》;“新江抗”成立后,洋沟溇血战等战斗,粉碎了日寇一个个阴谋……

发生在这里的一个个英雄故事、民间传奇,灿若繁星,划破黑夜——

吴淞江畔,来自美国的飞行员肖特,驾驶波音战机以一敌六,激战侵华日机,在此殉难;古城老宅,潘氏后人将两尊国宝西周青铜大鼎埋入地下,躲过日寇劫掠……

重温那段历史,我们在惨痛的创伤之中,沉淀着悲与怒,今日逐梦之旅,愈发图强,更怀激烈!

76年前,一场火车站奇袭,使沪宁线中断3天,给骄横的日军以狠狠打击,让新四军“江抗”部队军威大振,这就是著名的夜袭浒墅关战斗——

熊熊烈火焚车站震慑日寇

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夜袭浒墅关纪念碑将以新的面貌,迎接前来瞻仰的人们。76年前,著名的夜袭浒墅关战斗,就发生在纪念碑所在地约200米开外的地方。

1939年初,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方针确定。5月,叶飞率新四军六团由茅山地区出发,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名义,东进抗日。

“‘江抗’东进,要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苏南人民的抗日斗志,需要打一场有影响的战斗。江南名镇浒墅关,既是交通要塞,也是战略要地,是兵家必争之地。”《浒墅关志》主编殷岩星说。为扩大东进影响,“江抗”总指挥部决定袭击浒墅关火车站。

1939年6月20日,“江抗”总指挥部派作战参谋周达明和熟悉地方情况、曾在白马涧小学教书的李关玉实地侦察。根据侦察报告制订了严密的作战方案。

6月24日傍晚,部队由无锡梅村附近冒雨出发。先是抢占吴县东桥镇伪警所,抓获伪镇长及巡官等5人。接着,部队一路向南直插浒墅关,另一路转东攻击黄埭伪军,牵制敌人、打黄援浒。

担任主攻的“江抗”一支队三个连,深夜抵达浒墅关。一连、三连分别向东、西两侧戒备苏州、无锡方向援敌。二连,迅速向车站靠拢,一面以机枪封锁大门口,一面迅即包围营房。这时,日军正鼾声如雷、毫无察觉。战士们一连投进20多颗手榴弹,吓得日军鬼哭狼嚎,赤身乱窜,血肉横飞。激战半个多小时,共击毙击伤日军警备队长以下20多人,烧毁营房2座,炸毁道轨100多米,使沪宁线中断3天。

浒墅关战斗胜利的消息,迅速传开。上海《申报》《新闻报》《大美晚报》等纷纷报道,取得了很大的影响,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还专门为战斗采写了通讯,扩大了战斗的海外影响。浒墅关战斗的胜利,震慑了日军,使“江抗”军威大振,在苏州地区掀起了新的抗战高潮。

西周青铜重器大克鼎、大盂鼎,为清朝官至工部尚书的潘祖荫收藏。抗战期间,苏州潘氏后人费尽心血保护两尊珍贵国宝免落敌人手中——

国宝双鼎埋地下躲过劫掠

七月,上海博物馆,68岁的苏州老人潘裕达驻足在一尊近1米高的西周青铜大鼎前,久久不愿离去。“这就是大克鼎,抗战期间,它与另一尊宝鼎大盂鼎,在我们潘家老宅里,和我的好婆潘达于一起经历过一段不寻常的历史。”

潘裕达所说的大克鼎、大盂鼎,是苏州有名的大户人家“贵潘”家的珍贵收藏。清光绪年间,潘祖荫(1830~1890)官至工部尚书。他在北京去世后,收藏的这些文物由其弟潘祖年秘密运回苏州,存放在南石子街的潘氏老宅中。后来,潘祖年去世,掌管门户、守住大量文物财宝的重任就落到了亡孙潘承镜的妻子潘达于身上。

抗战爆发,潘达于带着家人逃到乡下避难。1937年中秋节,潘达于和姐夫潘博山一起,悄悄回到苏州家中,叫来家里的两个匠人做了一个结实的大木箱。晚上,几个人在大厅后的房子里撬开地砖挖出一个深坑,先放入木箱,再把盂、克两鼎慢慢放进箱子,并在鼎里塞了一些破衣服被子,空隙间还塞进一些小件青铜器及金银物件。随后叫人盖上箱盖,填平泥土,按原样铺好方砖,还在埋鼎的位置上放上了家具,看不出丝毫痕迹。

潘家有宝盛名在外,日军闯入潘家大院搜查了好几次,虽财物损失不计其数,但宝鼎的踪影始终没有被发现。1941年左右,埋在地下的木箱盖子腐烂,箱盖上的泥土、方砖发生塌陷。这时,潘达于才和家人一起把藏在地下近4年的大鼎挖了出来,放在一间不被人注意的屋子里,一直保存到了解放后。

1951年,潘达于写信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表示愿意向国家捐出家传宝藏盂、克两鼎。1952年,盂、克两鼎被上海博物馆收藏并展出。1959年,大盂鼎被调拨给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从此,盂、克两鼎就分别珍藏在北京和上海,与现存台湾的毛公鼎并称“海内三宝”。

一位美国飞行员面对残虐日寇,义愤填膺,志愿协助我十九路军驾机参战,与日空战时在苏州牺牲,2014年入列我国首批抗日英雄名录——

肖特以一敌六英勇战日机

2014年,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中排名第二的是罗伯特·肖特。当年肖特就牺牲在苏州,他是第一个击落侵华日机、击毙日本指挥官并为援华抗日牺牲的外籍飞行员。

肖特(又译萧特),美国华盛顿州人,原是美国陆军航空兵飞行员。1931年2月来到中国,6月任中国军政部航空学校飞行教官。

原吴县政协文史委主任邹志一专注肖特研究已有三十余年,他告诉记者,1932年淞沪抗战后,苏沪一带不断遭到日机的狂轰滥炸,肖特志愿协助我十九路军驾机参战。肖特与日军共进行过两次空战。2月19日,肖特驾驶波音战机从上海转场南京时,在南翔上空与3架正在狂轰滥炸的日机相遇,凭着高超的飞行技术,他与日机进行了近20分钟的激战,击落、击伤日机各一架,自己安然无恙。三天后的下午,日军3架舰载攻击机和3架舰载战斗机扑向苏州,对南郊一带无辜民众及葑门机场掷弹轰炸,肖特驾机正好路过,便毫不犹豫投入战斗。他驾机与日机群进行了三个回合的战斗,击毙指挥官小谷,打断射击手佐佐木的左腿,最终因寡不敌众,机中数弹,坠落于吴县车坊高垫镇镬底潭无潮港口水中(现属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年仅二十七岁。

肖特殉难当日,当地人就把他的遗体从水中捞起,遗体按中国习俗用楠木棺成殓运到上海。4月24日,上海各界一致下半旗志哀,并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公祭活动。

1932年4月28日,苏州各界隆重追悼肖特。当年7月,吴县在肖特殉难处附近江海隋粮王庙东侧,竖起了3米高的华表式花岗岩纪念碑;吴县民间还募资在苏州大公园北部建起了“肖特义士纪念碑亭”;肖特抗日事迹还被编进1934年版的民国《国语》读本……

1985年原吴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在车坊高垫重新修复了肖特殉难纪念碑,并新建了肖特纪念室。2009年,苏州工业园区投资400多万元,按照1985年原样原地重建肖特纪念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