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苏中四分区抗日反“清乡”斗争回眸
苏中是华中对敌斗争的前哨和对顽斗争的后方,是华中的乌克兰,是整个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人口最多、物产最丰富的地区。
苏中抗日根据地是在同敌人艰苦顽强斗争中建立起来的;苏中人民是经过战争烈火考验的,因而是坚强的。
——粟裕
延安《解放日报》关于火烧竹篱笆的报道
军旗招展、军歌嘹亮。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苏中四分区抗日反清乡斗争纪念馆”在苏中反“清乡”的指挥中心——如东落成。
1943年春,日寇为实现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战略,调集1.5万优势兵力,对苏中四分区(通启如海)根据地,实施血腥“清乡”。一时间,南通地区与华北冀中地区一道,成为全国抗战最为艰苦的地区之一。
“大家呀一起来,火烧竹篱笆”
“竹篱笆硬分家,南边田北边家,有粮有菜吃不到它,大家呀一起来,火烧竹篱笆……”虽然过去70多年,这首革命歌谣,在92岁姜杰老人的心里记忆犹新。
姜杰曾任新四军一师三旅一连副指导员,亲历了那场名扬苏中的火烧“竹篱笆”。
苏中,面江临海,是日军侵华的后方基地,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中,人口最多、物产最丰富,被称为“华中的乌克兰”。
1943年4月,日伪调集1.5万兵力,对四分区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清剿”。
以天生港为起点,沿公路、河道直至黄海边的鲍家坝,日伪构筑起约300里的竹篱笆;封锁了沿江沿海的所有港口,兵力部署的密集程度前所未有,妄想困死人民武装。
为打破敌伪封锁,四分区地方武装、短枪队、区队挺进封锁线两侧,组织群众破拆竹篱笆。
1943年7月1日夜,在主力部队掩护下,4万多群众和民兵,分成几十路,锯电杆、割电线,挖断公路,焚烧篱笆。
整个封锁线上火龙飞舞,人声鼎沸。日伪军龟缩在碉堡里不敢出动,眼看着惨淡经营了3个月的竹篱笆,毁于一旦。
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
“第一期清乡”受挫后,日伪军疯狂报复,开始了更为残酷的 “延期清乡”“高度清乡”。
1943年10月,日伪军在通中、通西地区施行“三光”政策,仅在同乐、华芦村等地被捕560余人,杀害480余人。
反“清乡”斗争中,面对敌强我弱形势,苏中四分区灵活运用“全民武装”战略方针,主力部队避敌锋芒,拉到外围作战,县团、区、乡民兵武装,带领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四分区军民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短枪队”锄奸杀敌,如同锋利的尖刀插在敌人心脏,吓得汉奸、特工人员躲在据点里不敢出门,就连“苏北清乡主任公署”主任兼保安司令张北生住在重兵把守的南通城,送客出门也只走三步。
如皋县掘马南区区长白桐本智勇双全,多次率民兵神出鬼没打击敌人。1944年3月,他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俘,宁死不屈,为国献身。当时的《苏中报》《解放日报》均以“人民领袖白桐本”为题,报道白桐本的英雄事迹。
汤景延团成建制打入日伪,又成功暴动,上演了一出活灵活现的现代“木马计”。马世和和一大批地下工作者深入虎穴,收集情报,书写了一个个传奇故事……
诚如时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所言,反“清乡”,是人民斗争的胜利。
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以公开武装斗争为主,达到坚持原地斗争的目的。
在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指挥下,我主力部队主动寻机歼敌,不断发动攻势作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1944年3月,苏中主力部队发起车桥战役,揭开局部反攻的序幕。
1944年6月20日,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奉令返回苏中四分区对日伪军作战。6月23日凌晨,部队进入到如东的耙齿凌一带,与日军驻栟茶据点加藤大尉带着500多名日伪军,不期而遇。两军相遇勇者胜。经过两个小时激战,我军大获全胜。
“敌人就是怕我们勇敢,不怕死”。
今年94岁的童兆连,曾是苏中四分区政委姬鹏飞的警卫员。说起当年往事,老人家自豪回忆,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1944年6月26日,新四军一师三旅特务四团在如皋警卫团和三旅七团的配合下,向南坎及周边八总庙、鲍家坝、六甲、北新桥等据点发起了攻击,打通了“清乡”区内外的通道,主力得以进入“清乡”区内作战。
在四地委和军分区统一部署下,“清乡”区内也发起对日伪据点的夏、秋季攻势,攻克据点30个,逼退11个,敌军撤走据点20个,一共收复日伪据点61个。
反“清乡”斗争,坚持十九个月,血洒江海之滨。三百万军民众志成城,筑起了一道攻不破的钢铁长城。
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南通地区牺牲的区、营职以上的干部即达100多人,基层干部、战士和民兵近4000人。仅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南通地区军民作战2600多次,毙、伤、俘日伪军5600多人,缴获枪支2700余。
记者手记
向死而生
战争的硝烟早已逝去,悲壮的历史却有着史诗般的回响。
八年抗战,江海儿女艰苦卓绝的反“清乡”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的光辉一笔。
时隔70多年,走进那段光辉岁月,再访当年勇士,追寻普通百姓抗战义举,感受最深的是江海儿女坚如磐石的信念,向死而生的伟大力量。
曾经奋勇杀敌的年轻小伙,如今虽已白发苍苍,却英气不减当年,忆及往事,他哈哈一笑——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面对数倍于我的敌军,苏中四分区军民同仇敌忾,将其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1943年7月26日,日伪在十总抓人拷问——“谁是共产党”,屠刀面前,数百十总民众无一低头。是夜,凶残日伪一手制造“十总惨案”。
历史不容忘却。
让我们永远铭记那段以血泪书写的历史,奋力书写民族崛起的新篇章。
·苗蓓·
《江海报》是《南通日报》的前身,创办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 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鼓舞军民奋勇抗战的作用。
上图这份《江海报》出版时间为1944年12月11日。头条是《如皋三个区队日夜围困丰利(今如东县境内)据点,苴镇乡民兵用炮封锁王家潭》。
国难当头,他们奔赴抗战前线浴血杀敌,九死一生迎来胜利之日。如今,他们华发苍颜,苦难与牺牲的记忆从未忘记。他们感怀抗战的艰辛、胜利的不易,更珍视和平的宝贵。
文字:苗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