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王艳 宋芹 顾东远)在赣榆区青口镇一幢旧居民楼里,曾荣立一等功的90岁的柏永喜身体硬朗,说话铿锵有力,给我们讲述了那段荡气回肠岁月里的抗战故事。
在炮火纷飞的年代,个人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柏永喜的童年生活十分不幸。1925年初,他出生在赣榆龙河公社(现合并为海头镇)垒堆村,母亲和父亲相继离世,很小就被送到奶奶庙雇身,为庙里做饭、放牛,有时跟着老和尚外出化缘。抗战爆发后,有一年,正在奶奶庙雇工的柏永喜碰到了日本鬼子扫荡,躲在柴门后看见鬼子捅死7个抗日军民,激起了他心中的愤慨。
有一次,柏永喜捡拾日军的弹壳玩耍,老和尚提醒他:“别玩了,小心炸着。”那段日子,柏永喜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绝望。一次,一支部队经过奶奶庙,柏永喜以为又是日军来扫荡,赶紧躲到杂草房里。原来这是我军部队,因担心草房里有敌人埋伏,扔进去了一个手榴弹,柏永喜反应迅速,赶紧将手榴弹扔了出去。事后,部队负责人对他说:“没想到你这个小家伙真不错,胆大心细,反应灵敏。”
之后,柏永喜在吴山区公所当了两年民兵,站岗放哨,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射击本领。有时,我党同志夜间行动怕狗叫声惊动敌人,他就帮忙打狗,保证通行安全。
1943年9月,奉中央军委命令,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的23团调入滨海军区,划归滨海军区建制。1944年2月,柏永喜在赣榆班庄镇大沟埃村参军,成为23团一名光荣的战士。当时,新参军的战士骑着马,戴着红花,柏永喜个子矮,也不会骑马,坚持步行跟着部队。
当兵四天后,一个大雨瓢泼的夜晚,柏永喜所在部队攻打朱堵日伪据点。当时,部队武器装备不足,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柏永喜领到一根棍子做武器。柏永喜有个外号叫“小麻子”,他作战勇敢灵活,深受大家的喜爱。当有人问他“上战场打鬼子,怕不怕死?”柏永喜习惯性地用手把帽子往后一拽,大声回答道:“我个子小,目标小,不怕打仗,不怕死。”
1945年秋,柏永喜跟随部队从赣榆一路行军到威海登船,由苏联海军护送,经过海上七天七夜颠簸抵达东北。在东北战场,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柏永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任第23团2营4连排长。1947年7月东北民主联军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立大功一次;1948年9月参加辽沈战役,第二年参加西南剿围,立大功一次。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在部队期间,柏永喜参加了识字班,学习文化课,因枪法出色,还担任教员训练部队官兵。1957年从部队复员返回家乡,加入火热的生产建设中。
“从小没有父母,是共产党把我培养成人,我一辈子都听党的话。为了赶走日本鬼子,我当年走上战场,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一路枪林弹雨走来,大大小小打过上百场战斗,仅背部被子弹擦伤过。那么多次危险都能躲过,活到了今天,已经是很幸运了,政府又这样关心我们,我感觉很幸福。”柏永喜感慨地说。
图①:柏永喜和妻子。
图②:柏永喜获得的各种军功章和立功证书。
(赣榆党史工办对本文采写提供相关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