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王艳 朱孔岗 姚绍庄 张贵椋)在赣榆区青口镇东关社区一个街巷中,一个不大的院落里种满了花草,绿意盎然,精神矍铄的九旬抗战老兵刁云桂就住在这里。采访当天,老人专门佩戴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交谈中,老人的思绪又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刁云桂1926年出生在赣榆沙河街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从7岁起在沙河小学一直读到五年级。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开始,刁云桂所在的学校停办,他因此失学在家。 1938年正月初八,日寇铁蹄踏进海赣大地,沙河也随之沦陷。6月20日,日军飞机轰炸沙河街,熊熊大火把民宅烧得面目全非,百姓伤亡惨重。有一枚炸弹落入刁云桂家,房子全炸塌了,父亲头部被炸伤。在他家不远处,来沙河赶集的大岭村民李明友两条腿被炸没了,因失血过多而死,当时有许多无辜百姓被炸伤炸死。艰难地熬过两年,15岁那年,刁云桂和父母成为雇工,勉强解决了温饱。1943年冬的一天,他跟随父母来到当时的海陵县陶李村同学李华家,当起了看竹园的雇工。刁云桂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段雇工生涯让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那几年,李华不仅时常资助刁云桂全家,空闲时和他畅谈人生理想。在李华的教育启发下,刁云桂的思想觉悟也慢慢提高,主动找李华谈心,从他口中知道了共产党、八路军。
刁云桂多次追问过李华,怎样才能找到共产党?怎样才能加入八路军?每当问及此,李华总会笑着说,要找党也容易,要当八路军也行,但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当的。1944年春的一天早晨,李华交给刁云桂一个任务:“你装成到大兴庄伪军据点去送给养的,想办法摸清据点内吃水井的位置和储水量等具体情况,这事必须秘密进行。”机灵的刁云桂照机行事,到据点内把油送到了伙房后,便设法侦察清楚水井储水量及吃水人数,回去及时汇报。“没想到这竟是党组织对我的考验,也是我执行的第一次任务。”他说。
1944年7月初,当时的海陵独立团打响了拔除大兴庄伪据点的战斗。激战半日,俘获包括中队长在内的伪军120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极大提振了部队士气。“为防止日寇的反扫荡,李华让我带领100多名民工参与完成了拆炮楼、砸碉堡、填壕沟、烧鹿砦等任务。事后,李华告诉我,此前侦察的水井相关情况也在战斗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刁云桂说。同年夏秋,上级决定破袭洪(门)沙(河)公路,刁云桂积极发动100多名村民组成民工队伍参加破袭。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大家带上铁锨、洋镐等工具,在公路上开挖了数百个长2米、宽1米、深半米的坑道,有效阻止了日伪从新浦、海州用机械化支援沙河敌人的行动。
1944年秋,中共新民区委成立了情报站,主要任务是负责传递情报,刁云桂参加了情报站的工作。李华还发给他一枚手榴弹,告诉他说:“这是光荣弹,如果被敌人抓住逃不掉,就算同归于尽也不能让敌人得到情报。”平时,刁云桂把手榴弹挂在腰上。有一次送情报的途中,河水大涨,不识水性的他冒着随时被水冲走的危险,淌过了湍急的河流,把情报及时送到了目的地。
1944年10月,对刁云桂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在一个笼罩着淡淡薄雾的清晨,李华把刁云桂带到邻村里的一个地下党员家中,填写入党志愿书。“记得区委组织委员刘钦和我谈话,强调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保守党的秘密,在敌占区里实行单线领导,李华就是你的上级。”这一天,刁云桂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不久,经新民区委决定,刁云桂脱产到县委党训班参加集训。1945月初,党组织派他参加滨海第二军分区后勤部举办的会计训练班,又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当上了真正的八路军。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接近尾声,为了迎接大反攻,会计训练班提前结业。时隔半年后,刁云桂回到海陵县委担任会计,既管钱物、供给,也管机关生产。
抗战结束后,刁云桂在后方服从组织安排,一直工作到1985年离休。他离而不休,担任地方老干部宣讲报告团团长,一干就是8年,荣获“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称号。其间,他编写宣讲稿20余篇,累计作宣讲报告50余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受众达6万余人。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刁云桂不顾体弱多病,从各种报刊中收集有关抗战胜利的文章资料近30篇10万余字,剪贴装订成3大本,给家中晚辈传阅。
90岁的刁云桂老人生活极为简朴,近几年又撰写了《东京审判》、《靖国神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关于钓鱼岛问题》等相关文章,希望更多青少年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自强不息。
(赣榆党史办对文稿撰写提供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