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记者 陈岩 王雅萱)满面皱纹,白发苍苍,脸上总挂着慈祥的微笑,张克敬,这位96岁的老兵,看起来似乎与别的老人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当你走近他,就会发现他身上在那个烽火岁月留下的伤疤印记;当你细细聆听,就会从那已不甚清晰的话语中发掘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70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抗战历史就会徐徐打开……回忆起曾经战场杀敌的场景时,这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人,此刻眼含热泪、声音哽咽,将那些湮没在抗战沙场里的感人故事向笔者娓娓道来,那股浓郁的民族荣誉感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深深地感染在场的每一个人。
张克敬,1919年4月出生在河北省霸州市,在动荡的岁月里,年仅20岁的他便参了军,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从1939年参军到抗战胜利,我每天都希望早点结束这场残酷的战争。如今,回顾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感觉像是在做梦。”
袭击日本洋行 缴获棉布数十匹
1944年,在抗日军民英勇抗击下,冀中平原的斗争形势良好。“当时天气暖和,部队仍穿着棉衣,物资非常缺乏,部队换装难以解决。二连领导决定,派一个小分队化装袭击保定西关日本洋行,搞些布匹。”张克敬回忆说。
“一天夜里,两名勤务员(内线)牵着一只狼狗,身着伪军装,挎着驳壳枪来二连。二连挑选出二十余名身强力壮、战斗经验丰富的战士,组成一个小分队。由一排长率领,他们都着日军军装,由两名内线带路,拂晓前出发。化装小分队向日本洋行急驰而去。行军路上遇有什么情况,都由两名勤务员来回答,如口令、礼节等。其他化装同志一概不动声色,以防被敌人发觉,影响任务完成。小分队顺利到达洋行后,由两名勤务员和洋行日本人交谈,以搜查为名,将几名洋行人员全部捆绑起来,打开仓库,每个战士背上两三匹棉布,迅速离开洋行,从另一条路出了西关,急速离去。半小时后,听到响起了追击的枪声。二连战士面带胜利喜悦地说:听啊!敌人为我们鸣枪庆祝胜利呢!在城外与我接应部队会合后,安全返回驻地。”
“那年我就用夺来的棉布做了一身合体的便服,一直穿了很多年。”张克敬告诉笔者。
风雨同舟70载 爱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3年,张克敬随冀中九分区部队打回冀中平原后,由于战斗频繁,生活艰苦,卫生条件差,身上起了两个脓肿。“当时,给我换药的女护士李秀(后改名刘燕)年龄不过十七八岁,长得眉清目秀,身材窈窕,举止大方,给我换药时虽彼此没有说话,但她细心周到的服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她的身影在我脑海里时常浮现。”张克敬脸上露出微笑。
1945年抗战胜利后,经人介绍,张克敬和刘燕建立了恋爱关系,随后共同向组织提出结婚申请,经分区领导批准,于1946年初在天津西东沽港村举行了婚礼。
随着战争的需要,冀中军区成立独立野战独七旅,张克敬又调到独七旅直属卫生所当所长,刘燕也一同调到该所。行军路途较远,有时一夜行军百里。“当时刘燕还怀着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已经四五个月了,两腿浮肿,但走起路来仍很快,从不掉队。”张克敬回忆说,“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俩随部队南征北战,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并肩作战,全国解放后,我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现在,我和刘燕共同走过70载春秋,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我们的生活越过越甜蜜。每当回忆起那段感经历,我心里感慨万分。”
“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希望年轻人不要因为生活在和平年代,就忘记了历史,忘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说着,老人的声音哽咽了,“我已经很幸运了,有那么多战友没能看到胜利。”战争硝烟早已散去,而战争留下的印记却不曾磨灭。身上的一块块伤疤、胸前的一枚枚勋章,都永久记录着他的不朽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