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胡韶国:带领村民致富的暖心人

【连网】 (通讯员 崔玉婷 记者 田震)暖男、暖女已经成为时下的网络流行语,大家在褒赞这些暖男、暖女助人为乐、感人肺腑的励志故事的同时,港城街头巷尾也已经悄悄掀起了寻找“暖新闻”的热潮。本月连网将继续刊登港城街头巷尾那些温暖人心的新闻故事,一同品味“阳光”的味道。

胡韶国,男,1987年3月16日出生,中共党员,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村民,现从事个体紫菜养殖。年纪轻轻的他,毅然选择与大海为伴,他积累十多年的渔业生产经验,家里的紫菜养殖搞得红红火火。自己富裕了却从不忘记乡亲们。多年来,无论寒冬还是酷夏,谁家遇到困难,只要一个电话,他立即就会前往帮助解决,无私的帮助村民们解决了许多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是村内渔民公认的海上生产的暖心人。 

紫菜养殖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整个养殖周期是七月份到次年的四月底,是一年当中最热和最冷的时间,很多年轻人都做不了,但胡韶国从来不怕苦不怕累,一干就是好几年。现在父母年龄都大了,所有的家庭重担都压在了胡韶国一个人身上,但他从来没有被困难打倒,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撑起了整个家,在他的努力下,家里的紫菜养殖搞得红红火火。自己富裕了,但他从来没有忘记乡亲们,谁家有困难了,他总第一个冲过去。

2012年,紫菜养殖发展的鼎盛时期,家家户户都扩大养殖,在海上打坞需要GPS定位仪,当时只有胡韶国等几家渔民购买了定位仪,所以很多村民都找到他让他帮忙定位。当时都是生产的忙季,但当村民找到他的时候,他二话不说扔下手里的活冒着酷暑下海帮老百姓定位,一干就是一天。近三年的时间,他帮助胡克金、张树才、胡继光等30多户养殖户完成了定位工作。

2012年4月的一天,一条外地的拖网船,在我村的养殖海域上打鱼的时候遇到了大风浪。由于天气情况恶劣,小小的渔船没有经受住风浪的考验,慢慢往下沉,正在千钧一发之际,外出生产回来的胡韶国恰巧路过事发地点,不顾危险用绳子把船上的三人救了上来,又帮忙联系事故船主的亲戚朋友捞船。胡韶国明明知道这样做很危险,可他却做了,在那一刻他没想到自己只想到了别人。

2014年的冬天,二组的渔民张林堂在海上干完活在返程的路上突然机器坏了,当时天已渐渐暗了下来,马上就天黑了,张林堂急的团团转,晚上在海上是很危险的。正在焦急等待的时候,胡韶国驾驶渔船慢慢驶了过来,在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二话没说,把绳子拿了出来绑在了张林堂的船上,把张林堂的渔船拖到了港内。本来40分钟的路程,因为增加了一条船的重量,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回到家都晚上8点多了,因为拖船还多耗费了100多块钱的邮费。事后张林堂给他送去了200块钱的拖船费用,可是他分文未收。他说:“在海上生产会遇到很多的突发事故,这是关乎生命的问题,不管是谁碰到这种事情都会伸出援手的,这是我应该做的。”

海上的养殖工作存在很大的风险和危险,每年冬天遇到大风、大浪等恶劣天气都会出现紫菜框架翻起的情况,一但不能及时救援,渔民会遭受很大的损失。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胡韶国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帮老百姓把紫菜网连拖上岸、理清再及时挂到海里,把老百姓的损失降到最低。

2012年,连云港受台风“达维”的影响,出现了大风和强降雨,黄窝很多老百姓房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山上也刮倒了很多树木,阻挡了山上居民的出路。胡韶国知道后,义务帮老百姓清理倒在路上的树枝,还有一些没断但存在危险的树枝需要爬到树上拿着电锯一块块锯下来,一天下来胳膊都酸疼,但这份工作他足足干了一个星期。由于天气炎热,太阳火辣,他胳膊上都晒掉了一层皮,碰都不敢碰,但他一点怨言都没有。

胡韶国在生产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始终认为助人是快乐之本,是一种美德,人生要有善心,多点爱心,能为他人多办点好事,多帮一份忙,就多一份快乐,社会就多一份和谐。爱,在人间,爱就在你的身边,身边的好人数不胜数。有人说,友爱如春雨,滋润着大地;有人说,友爱如阳光,温暖着人心。左邻右里的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句关心问候足以让人感到温暖心窝。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爱,我们应更加那里去关心身边的人,也更应该推荐,评论身边的好人,让这样的好人成为大家效仿的模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