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做全职太太:无奈牺牲还是自我实现

【连网】(王文)记得10年前,日本博报堂生活综合研究所曾以上海和东京为样本城市,抽样调研中日两国的年轻女性对未来的态度。当被问及自己的职业理想时,中国女孩多回答是诸如公司首席执行官、高级管理层或经理等,而日本女孩心目中最理想职业排名第一的则是——全职太太。

这个调研结果当时令国内媒体一片哗然,因为许多国人从不把“全职太太”视为一种职业,更不必说是女性的“理想职业”了。可现在10年过去了,当年曾接受调查的少女们或许也已成家立业,她们会发现:中国社会的风向又已发生了变化,如今,正有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在婚后当全职太太。

当全职太太好还是不好,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做出比较。但近日一个有趣的调查或许可以让人看出一点端倪:在中国,拥有高知背景的全职太太正在增多。“全职太太”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崛起和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职业女性最关注的话题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女性们在工作与生活中平衡的巨大压力。CNN在针对中国各地2万名女性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0%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当全职太太,只有38%的人想成为职业女性。最能代表这种心态的一个例子是,在初中英文教材里,80后最熟悉的一个女性角色“韩梅梅”,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做全职太太,并生活得很好。

和国外某些偏保守的文化氛围下“从小立志当全职太太”的倾向不同,当下中国都市中女性在婚后选择做全职太太多被当事人描绘为一种出于实际考虑的临时性选择。在笔者周围的人际网络中,就能接触到很多这样的个案,其共同之处在于:促使女性向家庭主妇转变的关键因素,不是结婚,而是孩子的降生。

艳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前,一直供职于开发区某大型企业。薪水还算可观,可每天上班下班也耗费不少时间。从怀孕开始,艳就厌倦了每天早起挤公交上班、傍晚坐单位班车下班的生活。孩子出生以后,她和老公细细一算账:这些年来保姆的人工费见涨,自己的月薪要支付大半;保姆虐待儿童的报道屡见报端,实在不能放心,最后选择自己带;父母年迈多病,不能帮忙;即使父母可以来带孩子,也担心老人的教育方式惯坏孩子,还是得自己来;二胎政策放宽,如果生了两个,那家里就更得有个人全职照料了……如此一番权衡之下,艳的老公建议她,干脆辞职回家做全职太太吧。如今,艳已儿女双全,日子也在照顾孩子、负责老公饮食起居中慢慢度过。

去年,一项题为《多少职业女性想当“全职太太”》的调查问卷,吸引了超过2万名女性参与,超过1/3的被调查女性有过或长或短的“全职太太”经历,而“为了孩子”而放弃事业回归家庭的情况最为普遍。正因为事业与家庭难以兼顾,所以现在女性朋友在述说自己为何选择当全职太太时,更多自认这是一种“放弃”或“牺牲”。两难的原因说到底,是女性自我角色设定的冲突——是事业有成、实现理想自我更重要,还是身为母亲应悉心照料孩子更重要?这两者分别看都是对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矛盾。

■ 要不要做全职太太——一种中产阶层的困扰

也许有人会说,这年头下定决心做全职太太的,首先是因为经济条件有保障。而眼下,困扰新兴的社会中产阶层妇女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做全职太太。收入较低的人往往也无从选择;而少部分富裕家庭,则不必多想,她们可以在家请保姆分别做家务和带孩子,自己则在家做任何自己喜欢做的事。同是“全职太太”,意味可就大不相同了。

丹丹在辞职之前,在某银行工作,一年收入怎么算,都还是让人比较满意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收入不能算很高,也算是中等吧。”第一个孩子出生,丹丹还在犹豫要不要辞职,犹豫犹豫着,孩子已经两岁了。没曾想,今年她又怀了二胎。老公是公务员,事业正处于上升期,家中父母身体不好无法照顾更多的孙辈了,丹丹又有了辞职的念头。“现在白领收入的增长还赶不上一个全日制保姆的人工,我和老公算了算账,辞职带孩子还是划算的。”她坦言,一方面是怕将来不工作家庭负担会变重,更担心的是自己不上班,会与社会脱节或人老珠黄,拉开与丈夫之间的距离,因为投入家庭生活,难免会相应减少对公共事务的兴趣。丹丹时常听人半开玩笑地说“一孕傻三年”、“怀孕后胖了20斤,在家一年多了都没减下来,都被老公嫌弃了”之类的话,心情低落有时还来自闺蜜狠批“看看你现在,当了几年主妇也不打扮了,真要成黄脸婆了,你不知道现在外面有多少小狐狸吗?”

这都是此类心态的折射,它要求全职太太们:主妇并不只是收拾家务和照料孩子,你还得做你自己,同时仍保持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女人。虽然男性未必都有这样苛刻的要求,但这些却常内化在女性对自我的期许中,而能同时完成这三重任务的人显然不会太多。这就是压力的根源。

■ 为何离职回归家庭的总是女性?

面对当前国内悄然兴起的全职太太热,曾在象牙塔里苦苦拼搏、如今正在事业上大展身手的坚定型职业女性,对此肯定是不屑一顾的。在我们以往所受的教育中,“解放”是女性权利的主基调,因此不免会把女性回归家庭视为一种不可思议的退步,甚至就算对小家庭来说也不是培养女儿成长的目的——相信不少岳父大人听说他女儿想在家带孩子时,惊讶之下都会脱口而出:“那我们栽培你上大学干嘛?”

要不要成为家庭主妇?在中国的语境里,这并非仅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如果纯粹只是人力成本的考虑,那倒也简单,就意味着全社会能像北欧那样,如果爸爸收入不如妈妈,那就爸爸离职在家带孩子。然而问题是,这样的“全职爸爸”在中国城市里极为罕见。所以,有很多职业女性发声,为什么是讨论“女性要不要做家庭主妇”,而不是“男性要不要回家带孩子”呢?

做全职太太已1年的宋晗,作为一名高知女性,她当然知道不能以黄脸婆之姿度日——每天的最大事情变成梳妆打扮等老公下班。她报过花艺班,考过咖啡师执照,两天做一次瑜伽,还养了一只狗,每天两趟的遛狗要花去她两个小时。但她还是觉得孤独,有时她宁愿走路20分钟去一个菜场而非小区旁边的超市买菜,因为可以讨价还价,跟人说话。这种孤独和她国外留学时一个人写论文的孤独不同,“那时你年轻,有梦想。那时你不会想到你32岁的时候在给一个男人洗衣做饭。”她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流露出苦涩的表情,而这绝不是她辞职时期待的样子。她有时候会抱怨老公:为什么辞职回归家庭的不是男人,总是女人?

按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的共识,性别不平等的根源就在意识形态层面的权力控制,而其中“最强悍牢固的意识形态就是将妇女建构成家庭主妇”。

许多日韩学者认为,正是对女性的歧视才导致了东亚少子化等一系列问题。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快速富裕的阶段,但如果环境发生变化,人们发现当一个专职主妇是一件风险如此巨大的事或至少是不轻松的事,那就很难指望在不改变社会结构和父权体制的情况下,让她们单独承受所有后果了。

概言之,主妇居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与“许多问题”相纠结的一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