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徐黎一)第一次当妈妈时,谁也没经验,很多人会去看书,从书里寻找经验和办法。我也是这样。从怀孕的那一刻起,就没离开过书本。身高、体重、头围等等,按照不同年龄去寻找标准所在。这样做的好处是,有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及时纠正解决。但不好的是,容易陷入教条,特别是在教育理念的培养上,对书本偏听偏信,导致问题不断,笑料百出。
那应该是我们家乐乐两岁多吧,日常生活里已经可以跟我们自由顺畅地交流了。记不得当时看了什么书,就开始有意无意地培养她的耐心。因为我自己就没什么耐心,导致后来学画画、学电子琴总是学一半就扔掉。大概是不想再重蹈覆辙吧,在培养孩子的耐心上,我也开始学习,而我学会的办法就是书本上的“让孩子学会等一等”。当我正在做饭时,乐乐会过来让我讲故事给她听;当我正在书房写稿子时,她也会过来让我给她削苹果;当我正在打电话时,她让我帮她打开电视机等等。每当遇到此类情况,我都会看着她,跟她说:“等一等,妈妈在忙。忙完了,就轮到帮助你了。”
现在回想起来,有些时候是刻意的,因为的确也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先解决她的问题。但是,这样的场景却被我完全照搬了书本上的教育方式。硬是让她等的后果是,她也有模有样地学会了。好吧,无论是喊她吃饭,还是找她出去散步,她的回答一律是:等一等。即便在那里坐着,无事可做,她也还是照着妈妈的模样来一句:等一等。
好吧,这样看来,孩子还没有学会“等一等”,家长的耐心倒是培养出来了。问题出在哪里?是我不该学习书本?还是我忽略了2岁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模仿的特性?在我和家人一起承受这个教育的负面结果时,我也开始反思照搬书本教育理念的错误,是教条思维让我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忽略了她的不同,忽略了她所处的年龄段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看来,教育孩子也得懂点哲学,得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对待教育理念,它毕竟不是万能的,也许在某个年代有用,但并不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更要用万物普遍存在却各有其特性来看待自己的孩子,正确认识他们的与众不同,发现他们的美好;特别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地将专家的教育理念放在孩子身上,不顾孩子的成长阶段,忽略他们的感受;而最可怕的就是像我以前那样照抄照搬书本理念,得针对自己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才能对孩子的成长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