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周莹 通讯员张苏娅)过去五年,连云港从直通欧亚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变身贯通海陆的“一带一路”交汇点;过去五年,连云港从一个轻工业为主的城市变为江苏最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之一……在过去五年,连云港人紧紧围绕江苏沿海开发、苏北振兴、“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大力奏响新时代的“变奏曲”。
■ 抢抓历史机遇
以“准”定位推进“强”发展
五年来,各类经济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所有人都在问:连云港这艘大船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下,继续保持正确的方向呢?
在此关键时刻,市委带领全市干群深刻洞察国内外大势,准确把握“一带一路”、沿海开发、东陇海线经济带建设、国家创新试点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战略, 着眼全局谋划长远发展,找准发展定位,拓展发展空间,确保港城经济航船行稳致远。五年来,通过发挥港口龙头作用,整合资源建好用好港口,加强海陆、东西双向拓展和开放;通过做大做强产业经济,突出产业经济这个重中之重,增强定力、接续奋斗;通过充分激发创新创业创优的强大内生动力,苦干实干、自强不息,以实现“后发先至”的目标要求。
“十二五”期间,我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翻番,形成装备制造、石化和冶金三大千亿级产业。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新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全国领先。国家级开发区建成千亿园区,在同类园区中不断进位。获批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国家级高新区。
站在30万吨级码头眺望远方,装载9080个集装箱的“中远欧洲”号轮踏上了它的“丝路”首航之旅;漫步徐圩新区的盐滩,众多重大项目正在创造港城发展的新传奇 ……这些连云港人抢出来的机遇、拼出来的成绩让今天的连云港更加绚丽多姿,更加从容地面对新常态的挑战。
■ 做大做强产业
以“大手笔”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五年前,珠江钢管的工程人员在徐圩新区打下了第一根桩基,飘扬起徐圩新区加快建设的大旗;四年前,盛虹石化落户徐圩新区,开启中国石化产业基地大幕;一年前,恒瑞医药在开发区建设了首个生物医药基地,标志着连云港医药进入生物时代……
连云港综合实力就是依靠这样的一个个项目支撑起来的。 五年来,我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项目优先”理念,把主要精力放到推动项目上,把优质资源聚焦到实施项目上,一着不让、持之以恒地抓大项目。
为了推进大项目建设,我市对重点项目实行优先审批、用地优先供给、资金优先保障、资源优先调配,确保项目以最快速度落地。为了推进大项目建设,我市相关县区、单位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沉到项目一线推动工作、解决问题。 为了推进大项目建设,我市突出督查重点,真正使督查问责发挥效力。
大项目带来大产业,支撑了高成长。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港城工业经济扩量提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5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5倍。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装备制造、石化产业产值突破千亿规模。 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0家。 产值超百亿元企业达7家,总数处于苏北前列,其中新海石化、镔鑫特钢产值突破200亿元。
■ 夯实发展基础
以“大力度”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花
浪漫秋夜,从赣榆新城一路前行,一道绚烂的沿海灯光带照亮前路,这是海滨大道的美丽缎带;汽笛轰鸣,二桅尖下,高耸入云的巨轮从远处驶来,这是30万吨级航道迎来的新客……五年来,我市以抓牢底线、补齐短板为关键,全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完善城市产业服务功能,努力打造产业聚集高地。
五年来,连云港人采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法,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让发展基础条件更加坚实。
“十二五”期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8%,2015年突破2000亿元。建成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和30万吨级矿石码头等标志性项目,赣榆、徐圩和灌河港区开港运营,港口迈入国际深水大港行列。建成疏港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海滨大道等道路和快速公交系统,青连、连盐、连淮扬镇铁路开工建设,陇海客运专线徐连段和新机场项目扎实推进。全面拉开城市框架,调整赣榆、海州行政区划,建成区面积达204平方公里,省级以上开发园区面积达到230平方公里,承载力明显增强。
在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连云港还通过一系列城市工程的建设,提升了城市品位。连云新城、赣榆新城、滨河新城……这些新的城市开发地正如同一颗颗耀眼的明珠,点缀港城的美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