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聚集的《瑶池会仙图》
【连网】(记者 张晨晨)近些年,网络小说改编的仙侠剧受到热捧,如《诛仙》、《古剑奇谭》、《花千骨》等,这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我国特有的“修仙”文化的复苏之态———仙是古代道家和方士所幻想的一种超出人世、长生不老之人,他们由凡人修炼而成,跟“神”还有一定区别。
著名作家赵本夫先生说:“连云港几乎是一座虚构的城市,或者说,它更像一座海市蜃楼。”而海市蜃楼则是传说中“仙人”的居所。
今天的话题,就围绕与我市相关的“仙人”及其“长生不死”之说展开。
“八仙过海”
“昆仑神系”之外的“蓬莱仙系”
对于我国神话体系,民间流行着一种不成文说法,即按照上古的两座神山划分,一个是“昆仑神系”,一个叫“蓬莱仙系”(还有一说,除前两者之外,还有南方楚神话及中原神话)。前者遵循着“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是先民对自然的一种假想;后者则属于秦汉以后兴起的神仙信仰产物,人为色彩很浓,教化属性初现端倪,是道教形成的先声。
若细致观察会发现,世界各地存在的各种神话谱系中,神界最早的神是动物而非人,这在《山海经》中有着集中体现,伏羲和女娲均是“人面蛇身”,甚至连后来慈眉善目的“西王母”初始都是“豹尾虎齿”。而仙的原型是人,只不过被高度理想化,而诸如“蓬莱、瀛洲、方丈”等仙境,则是他们生活起居的理想之地。
话说回来,昆仑山与“蓬莱山”虽远隔万里,却有着共同点,都住着神仙、出产不死药;而后者又属于“归墟”里的“五神山”之一———这三座山已在前文《少昊遗墟和“五神山”》中提及,而仙人传说也较早、较多地出现在包括我市赣榆在内的燕齐海滨地区,甚至山东还有“齐地八神”的典故。
“仙”的特点就是“长生不死”。有专家称,“仙”的出现,一般是在战国初期,但“长生不死”的观念出现得更早,《山海经》中没有发现“仙”这个汉字,但却已经有不死民、不死国、不死树的记载。比如《海外南经》就载: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一曰在穿匈国东。
神与仙本是两个独立的名称,而后世常常把他们统称为神仙,这是因为二者有相通之处,比如两者都有超自然能力。于是,一些“神”也不自然转变成了“仙”。舜帝就是典型案例———有种说法认为“舜葬苍梧”的神话发生在我市,苍梧山即是云台山;但现在公认的“舜葬之地”,是湖南宁远县苍梧山,但这不影响我们对他的感知。道教书籍《煮石经》曾提及:“舜常登苍梧山,曰:厥金玉之香草,朕用偃息正道。”意思是,来到苍梧山巡狩的帝舜,开始服食“金玉之香草”五加皮,因此获得“正道”。
这里的“正道”就是“长生不死”。不过依照“死后升仙”的说法,这或许指明了帝舜的真正死因,是误吃“长生药”。实际上,“长生不死药”已成为中国神秘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历朝历代帝王无不追求得道升仙,长生不死,而不少现代人也不倦追求,时下的“抗衰老剂”、“冻龄美女”等说法,即有所折射。
800岁的彭祖曾在我市新县隐居
东汉经学家刘熙释曾说:老而不死曰仙。
“长生不死”一直是人类的最大愿望,所以有了“不死药”的传说。而不光我国神话中涉及“长生不死”,国外也对此颇为着迷,比如《圣经》中就说亚当活了930岁,其后代也都各自活了几百岁;在美国电影《X战警》中,拥有“不死之身”的变种人金刚狼,拥趸无数;而我国盗墓题材小说《盗墓笔记》的主角之一张起灵,也拥有着“不老不死”的特殊体质,书中“暗线”更被指出涉及“周穆王与西王母千年不死的约定”。
实际上,我国“仙人”的“出世”有据可查,从战国时期的文献,如《庄子》、《列子》以及屈原《远游》等诗作中,可看到早期仙人,诸如黄帝、赤松子、王子乔等,他们都具有长生不死和“御风飞行”的能力。除此之外,养生术、役物术、房中术等,都是不少“仙人”们具备的特殊技能,一代代延承下来,“仙人”显然成了“最开挂”的族群。
除了“长生不死”,历史上还有不少超级“长寿”之人,比如容貌不衰的广成子,据说活了1200岁;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据说活了218岁;而唐年间,福建省永泰县汤泉村(现梧桐镇汤埕村)有位老人,活了444岁。近代以来,留下真实照片的“最长寿之人”,是一位信仰道教的老中医李清云,据说他生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死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享年256岁;《纽约时报》甚至还对其做过相关报道。
不过,最知名的,还要数“彭祖”,他活了767岁。
这种说法来自道教著作《神仙传》,而历史上彭祖似乎确有其人。《史记·楚世家》记载他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孙子。当然,活了767岁不可信,但无疑彭祖是个长寿之人,那么他是用的哪种养生术呢?《庄子》中有记载:“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导引之术,彭祖寿考者好之。”吐故纳新是说用意念调节呼吸,熊经鸟伸和导引就是经常做肢体锻炼之类。不过,也有不少野史说,彭祖长寿得益于他精通“御女之术”;并创有“彭祖房中十三式”,但这个话题有些“少儿不宜”,这里不便展开。
有意思的是,彭祖晚年时或在我市生活过。
众所周知,徐州又称“彭城”,是彭祖曾经的封地,而有些专家考证,彭祖767岁时,来到我市新县(现朝阳街道)南山安度晚年;他带领族人在花果山北麓“大雾崖”下,建房围篱、开荒种园,又活了100多年,直至武丁36年去世。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1984年和1993年,两到朝阳古镇(原新县)。他提到寿星彭祖晚年隐居之处———新县南山彭家园,还笑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和彭祖养生文化。
“仙人”背后不为人知的恐怖面
仙,汉代也写作“仚”,许慎《说文解字》解释是“人在山上貌”。所以,“蓬莱仙山”就成了各代帝王向往的地方,他们派人寻找神仙、不死药,推动了“造仙运动”。正是他们的倡导,神仙信仰也愈加兴盛,而对于神仙的分类也颇有意思———这里只简单介绍一种分类,以期见证一下“仙人”背后的恐怖一面。
中国的神话、仙话、传说中,有不计其数、各色各样的仙人,可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不一,分的结果也不一样。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葛洪按照仙人的品阶来分,认为上士成天仙,中士成地仙,下士成尸解仙。
“天仙”、“地仙”好理解,但“尸解仙”,单从字面上看,就给人一种惊悚的感觉———不错,“尸解仙”就是人死后,遗弃肉体而灵魂升天,他们留下的肉身有一个专业说法叫“遗蜕”。在上篇《少昊遗墟与“五神山”》中,笔者就提及了小说《鬼吹灯》中一段相关描写:一次,秦始皇南巡,遇海中浮出一具高大威武的男尸,其尸肉坚似铁,穿着上古之王者衣冠,长须飘动,秦始皇以为,这古尸是海中仙人遗蜕……
其实,说得简单点,人死后,进入地狱的叫“鬼”,升了天的叫“仙”。“八仙过海”的故事据说就发生在我市,而吕洞宾之父吕让还是海州刺史。但少为人知的是,八仙里有一仙的身世很惊悚,属于“借尸还魂”,他就是拄拐瘸行的“铁拐李”。
据《东游记》记载,铁拐李原本相貌堂堂,但有次他出魂远游,让徒弟守护尸身,到了约定日期他的魂没回来,恰巧徒弟家中有事,就焚烧了他的躯体。铁拐李游魂回来后,找不到肉身,很是着急,就借一饿死的人尸还魂,但这死尸容貌丑陋,还跛一足,于是“还魂”后的他,靠拄铁拐瘸行,成了著名的“异相神仙”。
这里再提及一部少为人知的港产惊悚电影《千人斩》,其中有所谓“鬼八仙”的概念,情节也很离奇:刽子手袁德泰,金刀斩囚九百九十九人。告老歇业后,他开始卖酒营生,不过开张后却血灾连连,袁德泰一家愁眉不展。一天,突然有八个客人来到他的小店,可这些人个个恶形恶状,尤其在颈部都有一道很深的刀痕,他大惊,知道来者是“鬼八仙”,这八人的首级都曾是袁德泰一刀砍下的,他们来复仇了……
云台山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
有人说,“仙”的观念大概与战国时巫的分化密切相关———巫是古代宗教中最早的神职人员,其基本职能是进行所谓通神降灵,也兼为人解梦、预言、治病等。一些巫也自然成了不死药的掌管者。如《山海经》说:“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拒之。”
这个“十巫采药”的神话传说在最近的热播电视剧《古剑奇谭》中有所涉及。有一种学术观点认为,“十巫采药”的故事发生在我市;在我市尹湾汉墓出土的盖在墓主人身上的缯绣,就被绣上了“十巫采药”的图画,这反映了墓主祈求长生的愿望。
“十巫采药”只是映射了“长生不死”的愿望,而“成仙”一直都是凡人向往的境界,于是“炼丹术”大行其道,犹在后世皇帝中流行。比如明朝第11位皇帝嘉靖(明世宗),好神仙老道之术,一心求长生不老,他到处搜罗方士,秘方,炼服丹药,以致荒废朝政,身体崩坏,英年早逝。顺便提一句,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明思宗)的生母刘氏,是咱们连云港人(祖籍海州),世称孝纯皇后。
值得一提的是,道家还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说法,而我市的云台山就是“第七十二福地”。“福地”一词出现甚早,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七十二福地”一词也见于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有“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据载,这第七十二福地传说在我市的东海山,为“王真人”管治。
而据史料指正,这座“东海山”就是我市云台山。
《西游原旨》的书影
这么看来,云台山似乎成了我市“神仙”最集中的地方,甚至有“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的说法。实际上,《西游记》也被一些论者认为是部“修仙”的书,是挂着“神魔小说”的幌子,实际宣扬道家金丹理论、贬损佛家一切教旨的封建“科普著作”,说白了里面一切所谓“神魔”,全部是能指的象征,其根本旨在宣扬道家哲学理论、修仙课程。
此外,在《西游记》作者问题上存在很大争议。在古代,关于《西游记》作者,最流行的观点并非时下形成定论的吴承恩,而是在道教中地位相当崇高的“老神仙”。这个“老神仙”的称号不是自封的,而是成吉思汗下诏颁发的,他就是丘处机———《射雕英雄传》中那个全真教掌门。既然是道教“老神仙”,那么,他写《西游记》,用以宣扬“神仙修炼之道”也就不足为奇了。感兴趣的,可查阅《西游原旨》、《西游真解》等古今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