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连云港80位信息采集员变身“城市监督拍客”

【连网】(见习记者 张晶晶 通讯员 范峥玮 王瑄)哪里有井盖破损丢失、哪里有积存垃圾漫溢、哪里有车辆乱停乱放……一切他们都了如指掌。作为“数字城管”的户外信息采集监督员———他们每天的工作看似在逛街、拍照、发短信,但拍的却不是美景,而是脏乱差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7月6日,记者与他们零距离,一起寻找城市中的不文明、不卫生的现象。

城市疾患 拍照即可药到病除

“玉带河路,路北建宁小学大门向东20米的小广场有暴露垃圾,需尽快处理。”昨天上午,王平在巡查时用手机拍照,点开“城管通”软件,将事件和方位发到连云港市12345平台。今年44岁的王平是海州三大队一名资深信息采集监督员。

据王平介绍,“每天的工作就是走街串巷,收集各类城市问题,拍照留证,上传平台后,问题在被相关部门解决后,再到现场核实。”在交谈中得知,王平所负责的辖区约1.43平方公里,东到通灌南路、西到南极路、南到秦东门大街、北到海宁中路。据了解,像王平这样的户外信息采集监督员,连云港市区共有80位,他们每天都要在各自责任网格内巡查至少4遍。通过“城管通”手机,可以对他们的行踪进行准确定位。

“你看刚刚发送的关于暴露垃圾的问题已经有了回应,现在状态是在处理中,等到处理完了我还要到现场核查,一般情况下,问题早发现就能早解决。”王平说。

面对问题 不再“一拍了事”

在一般连云港市民的眼里,这份工作可能没有什么难度,然而,一名专业的信息采集监督员却要遵守很多“规则”。采集信息、使用移动终端传递信息需要讲次序、走程序,各路段根据性质、繁华程度每天巡查的频次不同,信息上报要清楚,对建筑垃圾、积水、抛撒之类的量要有准确估计,拍摄照片要有远近景和参照物,使用“城管通”手持终端的地图定位系统对现场进行定位,遇到特殊情况还要上传清晰的声音信息等。

除了常规信息采集外,信息采集监督员还得根据季节有针对性地发现城市管理问题,例如1-3月的重点是连云港市容连云港市貌,4-6月是绿化、连云港市政设施缺损,7-9月关注露天烧烤,10-12月则为落叶堆积、道路积雪冰冻等,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广泛收集各种重要社情民意和社会呼声,并及时上报。据悉,连云港市“数字城管”覆盖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划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网格83个。自2011年连云港市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成立至今,信息采集监督已成为连云港市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主动发现问题的首要环节和主要渠道。

拍客找茬 为了更美的家园

他们的工作繁琐、辛苦,却还常常要承受一些委屈。信息采集监督员是没有执法权的,只能将违规行为进行拍照取证,而在取证过程中常常被无照游商、店外经营等摊主为难、谩骂,甚至殴打。“许多人不了解我们的工作性质,以为我们是来‘找茬’的,其实恰恰相反,我们是为连云港市民服务的。”谈到期望,王平说,“我希望大家能理解我们的工作,我们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提供各类信息,只是为了减少不文明现象,助推卫生城市创建,环境好了,大家住得也就舒心了。”

据悉,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也有几年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这项工作。以2015年为例,该中心一级平台共受理各类案件276779件,案件处置率和结案率分别达91.82%和92.73%,群众满意度超过92.94%。12345服务热线已渐为连云港市民所熟知,“数字城管”不仅提高了城市管理工作效率,也实现了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方式的转变。由于介入及时,问题查处也越发顺畅,人人参与城市管理的氛围逐渐形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