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光明日报》头版关注赣榆“现代乡贤”方敬 20年坚持助学扶困教化乡邻

微信图片_20170601103613

▲5月31日《光明日报版》头版报道赣榆乡贤方敬

【连网】5月31日,《光明日报》头版大篇幅刊登了方敬教授事迹,以《老教授 新乡贤》为题,从“新乡贤”的视角切入,从战火熏陶爱国心、助学扶困大情怀、移风易俗改乡风三个方面,讲述了其助学扶困教化乡邻的感人故事。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看了该文后,称赞并批示:“新乡贤”的事迹生动感人此前,方敬教授曾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现代快报、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等30多家中央及省市级媒体接连集中报道,100余家门户网站转载。

微信图片_20170601103548

▲“现代乡贤”方敬

他是高级知识分子,却淡泊名利,把捐资助学当成事业一做就是近40年;他生活简朴,却慷慨解囊,倾尽200余万积蓄帮助家乡260余位寒门学子走进高等学府。他就是“现代乡贤”方敬,是他教书育人,春风化雨,他让尊师重教在赣榆蔚然成风。

下面是5月31日《光明日报》对赣榆“现代乡贤”方敬教授事迹的报道----

老教授 新乡贤

——记助学扶困教化乡邻20年的方敬教授

《光明日报》记者 郑晋鸣

一双布鞋、一领旧衣、一下巴稍显凌乱的白胡须……他叫方敬,原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从1978年开始,方敬每年都从上海回到父亲出生的地方——连云港赣榆任庄村捐资助学;1998年,他退休7年后,便彻底搬到了任庄村。20多年来,他捐献了200多万元的积蓄,资助任庄村260余名寒门学子上了大学。连续荣膺“中国好人”“江苏好人”“连云港市助人为乐模范”的方敬,感动着港城。

微信图片_20170601103648

战火熏陶爱国心

1931年,方敬生于上海,6年后,日军的铁骑踏碎了十里洋场的华灯。方敬随母亲逃难到租界,后来租界沦陷,一家人成了战争难民。15岁那年,方敬考入上海华东模范中学,就是在这里,方敬看到了救国救民的出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9年初,方敬即将毕业,班主任胡景清将他叫到办公室,问他毕业后准备做什么。方敬回答:“我要像您一样当老师!”“说说理由。”“因为只有教育强盛了,人才多了,国家才能强大,我愿做国富民强的基石!”胡景清满意地笑了。毕业后,方敬果真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因为才学人品俱佳,不到几年就升任校长。之后的几十年中,他当过中学校长、大学校长,还在科研院所当过领导,从一名小学教师干到了教授。

微信图片_20170601103656

今年86岁的方敬,依然没有忘记当初的信念,教育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正因为不忘初心,才有了方敬后来助学扶困、教化乡邻的事迹。

助学扶困大情怀

走在港城街头,随便问一位路人:“你知道方敬吗?”得到的回答大半是:“知道,是一个助学的老教授。”如果恰好这位还是方敬的乡邻,那他必定能指明去往景清书苑的路。助学扶困,成了方敬最鲜明的印记。

“方爷爷告诉我,我是个读书的料,不能放弃。”祁海燕说,高中时她是班里最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孩子。老师的鼓励,同学的羡慕,却抵不过一穷二白的家境。高考前夕,海燕决定放弃考试,南下打工。“就在我走出校门的时候,我看见一位陌生的老人,他问我是不是叫祁海燕。”这是祁海燕第一次见到方敬。当方敬掏出一万块钱硬塞到她手里时,祁海燕简直不能相信一位素未谋面的老人竟愿意资助她上学,她怔住了,自尊而敏感的心灵被突如其来的善良感动,泪水顺着脸颊滚落下来。

微信图片_20170601103703

2012年,方敬被查出患有前列腺癌,家人把他接回上海治疗,劝他留在上海休养。他去了几次,却不愿久居上海。“爷爷是放不下这里的贫苦学生。”祁宝宁也曾是一名受助者,他说,那段时间方爷爷加快了助学的脚步,甚至还在附近的中小学设立了奖学金。

做好事在哪里都能做,为什么要执意从上海回来呢?“这笔钱在上海不算什么,而在任庄村就能发挥大作用。它能改变一批孩子的命运,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人才。”方敬的回答简短有力。

移风易俗改乡风

任庄村最出名的建筑,不是大楼房,也不是现代化工厂,而是一间小小的书院——景清书苑。在这3间简单朴素的平房里,方敬教人习字,分文不收。

“他是全村人的老师!”相恒柱是任庄村的老支书,方敬刚回村时就与他结识了。“他从上海回到村里,看到村里治安乱、环境差,很是着急。”相恒柱说,那段时间,方敬是他办公室的常客,常常坐下来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方敬并非空发议论的人,他和相恒柱一起制定了《党员治安保护条例》。此外,他还自掏腰包买工具,带领乡亲们整治村里环境。

“方老最大的作为,是涵育了村里的乡风。”宋悦是宋庄乡文化站站长,他告诉记者,方敬至少为村里带来三处变化:一是让村民摈弃了“上学不如上船,读书不如赚钱”的老观念,教育越来越受村里人重视;二是用行动教化乡邻,使村里的环境和治安得到了很大改善;三是仗义疏财,在村里营造了急公好义的好氛围。

对家乡,方敬有着深沉而又复杂的情感。“我爱这里的恬静景致,又清楚这里的落后贫瘠。”正是为了改造这里,方敬才会回来助学、教字。“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总要为社会做些好事。”

此前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也对方敬教授事迹做过报道:

微信图片_20170601103718

▲央视采访组一行采访“现代乡贤”方敬

微信图片_20170601103723

微信图片_20170601103711

▲今年1月,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方敬教授事迹

微信图片_20170601103745

▲新华社采访组聚焦“现代乡贤”方敬

微信图片_20170601103807

▲《现代快报》整版刊登方敬事迹

微信图片_20170601103816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

微信图片_20170601103832

▲方敬获得“中国网事 感动2016”年度人物

微信图片_20170601103841

▲方敬获得感动中国“江苏十大感动人物”并名列榜首

微信图片_20170601103851

▲“美德照亮港城”系列公益短片聚焦方敬

编后: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不容易。几十年来,方敬不仅自己做善事,还用嘉言懿行影响着乡亲们,树起这里的文明乡风。眼下正值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拔寨之时,根植于“现代乡贤”方敬骨髓的大义和时代担当,无疑为我们树立起了一支文明的标杆。乡贤是乡村治理的桥梁、乡村发展的智库、乡风文明的榜样,文明创建需要更多像方敬老师这样的“乡贤”参与其中。近年来,赣榆区各镇各部门因地制宜扎实推进乡贤园、乡贤广场和乡贤榜建设。通过颂传“古贤”,挖掘整理先进事迹,弘扬传承先贤的思想精神;引进“今贤”,鼓励新乡贤回乡投资,参与公共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贤”,培养有见识、有担当、有威望又自愿扎根乡土的新乡贤,在全区形成人人学乡贤、人人颂乡贤、人人做乡贤的浓厚氛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