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砥砺奋进的五年】一名老兵32年无言坚守:只为827位烈士不再孤单

【连网】(通讯员 夏兴俭)始建于1950年的灌云县烈士陵园坐落在国家4A级风景区大伊山景区山脚下,纪念碑文是由中国革命三老之一的谢觉哉亲笔题写的“与日月同光”。自1985年1月退伍来陵园工作起,杨启华一直坚守在这里,见证了入园烈士由最初的16位到如今的827位,陵园也被授予江苏省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TIM截图20171016155532

在他心中,自己永远是一名老兵

1981年11月,杨启华从灌云县杨集镇报名参军,在原北京军区山西吕梁炮兵某部开始为期3年的服役。退伍还乡后,杨启华被安置在县烈士陵园上班,在看到老烈士陵园破落、陈旧的设施后,暗下决心,要让更多烈士“归队”。

在全省实施“慰烈工程”过程中,杨启华加班写方案,组织殡葬工分期、分批到全县各乡镇田间地头烈士墓前逐一拍照登记,把全县824座零散烈士墓搬迁到县烈士陵园集中安葬。今年1月,灌云籍陆航某团飞行员张浩烈士安葬陵园;今年国庆期间,又有两位烈士迁葬陵园。

“我也是一名老兵,所做的这一切只为了让长眠着红军、抗战、解放战争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牺牲的827位烈士不再孤单!”杨启华表示,将努力做好烈属的思想工作,让更多的烈士集中安葬。

一座烈士墓,他为其寻亲八年

一次,他偶然翻阅到山西籍烈士郝光胜履历,立即被这位年轻烈士的事迹所震撼,他16岁参军,26岁在灌云大兴沟战役中英勇牺牲,特别是他在身负重伤后,为了部队整体士气不受影响,仍然冲锋陷阵,坚持三天后流尽最后一滴血。

杨启华发现,《灌云县革命烈士英名录》只记载郝光胜是山西霍县人以及他参军和牺牲的经过,其他生平不详,而山西霍州市(原霍县)党史资料中却根本没有郝光胜这个人。烈士为了灌云解放而牺牲,后人却不知他的身世和革命经历,为了让烈士魂归故里,杨启华开始了长达八年、为郝光胜烈士寻访故乡的漫长历程,并把烈士原来错定的入伍时间恢复到1936年,从而恢复了郝光胜的红军身份。

TIM截图20171016155424

2008年清明节后,已70多岁的烈士侄儿郝记全和家人来到灌云,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叔叔。32年来,杨启华先后帮助省内外5位烈士亲属找到长眠在灌云的烈士。

137位入园烈士不再是孤魂

2000年,杨启华担任陵园负责人,每天除了整理很多长眠于此的烈士资料,还负责接待祭奠和追忆烈士的市民。为了能知晓每一位烈士的生平经历和故事,他在工作之余刻苦研读,熟记《灌云县革命烈士英名录》及其他党史材料。

1995年在整理《灌云县革命烈士英名录》时,在上世纪发放新烈士证时,由于有的家庭原证书失落提供不了相关证件或者烈士没有后人无法发放烈士证书,致使137位烈士未能收录该名录,进而未能录入2010年国家民政部建起的“中华英烈网”。他仔细查询建国后到上世纪70年代县民政部门整理的民政档案并到全县所有乡镇走访,这批烈士最终成功录入“中华英烈网”。在他的努力下,灌云县还先后有5个乡镇烈士陵园完成改扩建任务,赢得了烈属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