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专题2016>> 治国理政进行时>>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
【连网】(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庄婷婷 通讯员 刘聪董京京 万民) 日前,在港城特产商店,浦南藕粉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这一袋袋藕粉正是连云港海州区实施精准扶贫、鼓励能人带领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成果。
今年,海州区围绕333户884名低收入人口,突出产业、就业、教育、健康、社会保障、民生实事等重点,不断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向纵深发展。
在海州区浦南镇潘圩村,五六名采藕人正利索地在荷塘里采藕,不一会儿装满了一整船。这些新摘下来的藕将用机器制成藕粉。村民李铁芝和刘永弟夫妇俩是这里的老员工,每天经他们手的藕浆就有上百斤。
(村民在采藕)
“以前就指望那点地,每年大忙时候干活,不忙了就在家闲着。现在土地流转出去了,我们夫妻俩正好来这里打工,分外挣一份钱。这里一天能挣百十元钱,也适合我们干,我们很满足。”李铁芝说。李铁芝和刘永弟就是本村人,一家有五口人,过去日子过得很紧巴,就指望种地。如今,他们把家中的2亩地土地流转后,仅承包费就相当于以前一年的收入,夫妻俩在藕塘打工每年还能多收入上万元,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改善。
李旭是海州区浦南镇潘圩村的养植户,也是李铁芝和刘永弟的老板。从2014年开始,他以1200元一亩的价格,在村里租赁了500多亩的土地种植浅水藕。鲜藕直接出售,而原先村民丢弃的末端藕节回收晾晒后加工成藕粉售卖,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我在南方看过莲藕的种植项目,自己以前也学过,就想试试。目前刚起步,主要雇佣我们村的贫困户,尤其低保户。村里五六十岁的人出远门打工不合适,在家又没事干,到我这来打工,一是方便在家门口,另外也能增加一份收入。”李旭说。
今年,海州区强化能人帮扶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发展,以致富带头人产业为纽带,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农业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与贫困群众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带领群众共同发展。此外,还将成立区级扶贫济困资金,实施政府兜底政策,将农村低保每月提高至500元,免除高中阶段低收入家庭学生学费,所有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我们将通过拓宽经济薄弱村扶贫资金投入渠道,千方百计发展产业项目,带动低收入户和经济薄弱村增收,确保今年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持续增长,低收入人口年均收入增速不低于全区农民人均增速。”海州区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