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老城“留乡愁”秦淮“最南京”秦淮区老城保护更新《实施方案》出台
南报网讯(记者韦铭通讯员谢江平孙乐刘睿) “十三五”期间,秦淮区老城保护更新将怎样做?昨天发布的《秦淮区“十三五”老城保护更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此进行了详细披露。未来5年,秦淮区将通过对老城南夫子庙、朝天宫、门东、门西、门外这5个分别约1平方公里片区的统一规划保护、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等建设,彰显城河一体、城景相融、内外贯通的老城特色景观和历史人文魅力,将老城打造成为“最南京”城市新名片以及南京城市特质承载地。
秦淮区相关负责人昨天在《实施方案》发布现场表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目标,就是要把老城特色打造成为最能代表南京的城市名片。保护更新老城的主线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点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关键是高水平城市管理。
“南京老城保护最大经验教训是不能简单追求‘就地平衡’,不能大拆大建、整体搬迁。”该负责人表示,保护不等于保守、不作为,不大拆大建不是不投入,而是要更大力度投入,有更多资金用于老城保护更新。
据悉,该《实施方案》在制定过程中得到了市规划局、旅游委、文广新局等部门的指导,也吸收了专家学者的意见。昨天,在《实施方案》发布同时,秦淮区还成立了区历史文化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建立老城保护更新“专家库”,引入专家学者精准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更加科学地进行老城保护,这在南京老城保护更新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在此次会议上明确了不再简单追求“就地平衡”,走“反哺老城”新路,对成片历史建筑群进行“小规模、渐进式、多样化、微循环保护”等探索,同时,提出注重老城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打造南京人宜居乐居“老城生态”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