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致力全民“终身教育,成就终生” 镇江京口炼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连网】上午10时许,朱中其的办公桌上,已经堆放了厚厚一沓文件和单据:新一轮送培到基层活动方案、老年大学调课表、社区教育项目经费拨付单……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就像个“拉网者”,前方是千头万绪的日常工作。

繁忙不奇怪。朱中其所在的单位是镇江市京口区社区教育培训学院,负责全区社区教育的组织开展。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我们是所学校,在校生有39万人;如果概括办学宗旨,就是要让全区人的终身学习路上,永无下课铃声。

新一轮送培到基层活动,涉及城市、乡村、园区,覆盖诸多人群。送到正东路街道的“残疾人技能培训”,是传统项目了。区特教中心教师戴振梅,是送培讲师团成员之一。她为街道辖区内的残疾人,开展“手工串珠”等工艺品的制作技能培训,后者接受培训后可在家“来料加工”,收入补贴家用。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主任王凤华感叹,这项培训最大意义在于,让残疾人也获得自食其力的本领,增强了他们的生活自信。

“残疾人是社会中相对边缘的群体,把培训触角伸向他们,正是社区教育‘横向到边’的要求。”朱中其介绍,京口社区教育紧扣“全民”和“终身”两个关键词,囊括了除学校教育之外的所有社会教育,目标就是“终身教育,成就终生”。

办这样的社区教育,必须织好网络、建好队伍。在京口区,一张由区社区教育培训学院、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居民学校三级机构结成的教育网络,覆盖了全区居民。而支撑这个网络体系的服务人员,则有2万多人。其中专兼职教师1616人,志愿者19863人。“社区教育也是教育的一部分,除了教育系统的教师可随时参与进来外,各行各业都有支持者,真的是‘全民参与’。”区教育局分管社区教育的副局长黄涛说。

65岁的袁文武是名兼职教师,在京口老年大学教声乐已有9个年头。他告诉记者,自己在教的学生中,最年长的已有80多岁。通过学声乐、唱歌,老年学员们获得身心健康、有了精神追求,真正体现了“成就终生”。而老袁自己也在乐此不疲中“教学相长”,表示要“教到走不动的那天”。

学有所获体现在方方面面。这几年,京口围绕老有所学、青少年成长、下岗人员再就业、失地农民融城,开展了各类富有针对性的社区教育。并把社区教育和居民自主管理、全民阅读等结合起来,先后开展多个国家级课题研究。象山街道居民袁海涛,参加社区教育中心举办的“淘宝网店店主”培训班后,创办了“经典食品007”网店,如今生意越做越大。

为保证教育培训内容符合需求、确有实效,京口还探索形成了社区教育的“立项补助”新模式。每年年底,各街道根据基层需求,申报来年的社区教育项目,区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组织专家评审,对胜出的项目进行立项,然后拨付专项经费支持。新民洲园区推广规模化种田,但农民普遍缺乏大型农机的操作和维护技术。相关项目立项后,目前区级购买的农机培训,正在当地开展。

据统计,过去一年,京口区针对各类人群开展的各种社区教育培训,累计超过10万人次。上个月,该区捧回“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金字招牌,全市唯一(全省共3个)。“学习是人类完善自我、实现价值的有效方式,社区教育就是要打造一个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大课堂。”京口区教育局局长廖伟根说,这样的“大课堂”,也正是当下努力建设的学习型社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