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早上从盐城出发到上海进行商务洽谈,下午又及时赶到南京参加会议,晚上即可回到家中与家人共进晚餐;每逢节假日,带着家人乘上高铁玩转长三角,再也不用堵在高速上看“风景”……这般从容惬意的高铁时代出行新方式,正加速进入盐城人的日常生活。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构筑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网络,高速铁路首当其冲。“十三五”期间,盐城迎来了高铁建设爆发期,通往北京方向的盐徐高铁、通往南京方向的盐宁高铁已开工建设,通往上海方向的盐通高铁今年下半年将开工建设,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抓紧推进,连盐快速铁路已经架梁铺轨。
“规划建设的K字型铁路大动脉预计2020年成型,届时经盐城至南通高铁直接通达上海及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经徐宿淮盐高铁抵达南京都市圈和沪宁合杭甬发展带,经盐泰锡常宜高铁通达苏锡常都市圈。”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盐城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将成为现实。
到上海1小时,到南京1小时20分,到北京4小时……高铁时代的到来,将改变盐城人以公路出行为主的生活方式,在探亲、旅游、出差、购物上,人们的出行将拥有更多选择。“盐城到上海通动车,那太方便啦!”已经在上海安家的孙栎,逢年过节回大丰老家就怕高速堵车,说到即将开工建设的盐通高铁,很是兴奋。随着交通时间的缩短,高铁将在盐城与长三角其他城市间形成同城效应,有力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铁路客运专线运量大、效能高,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客运专线列车最小行车间隔可达3分钟,列车密度可达每小时20列,列车定员可达1200人/列,能够实现大量、快速和高密度运输。畅想未来,乘上“和谐号”奔走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会是越来越多盐城人的首选出行方式。
高效、便捷的高铁网,让城市之间的关联度变得更加紧密,不仅改变着生活方式,更促进了经济要素流动,城市群的格局也会因此发生深刻的变化。专家认为,长三角城市群要构建网络化、开放型、一体化发展格局,高铁正是连接城市群之间的“传送带”,它带来了时空距离的改变,不仅使城市之间可以更好地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配置资源;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城市群内部的分工合作,发挥出城市集聚的综合优势。
从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可以看出,盐城在苏北五市中离上海最近,与长三角先进地区经济联系十分紧密,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等16家合作共建园区,引领盐城紧盯改革发展新趋势走在经济转型最前列。而在国家高速铁路网中,盐徐高铁、盐通高铁、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和连盐快速铁路犹如一条条钢铁巨龙在盐城交汇。盐城将从交通末梢走向开放前沿,成为中国东部铁路网的重要枢纽城市,对发展资源要素的吸附和集聚能力将会跃上更高层次,彻底改变盐城的经济地理版图。
盐城地处“一核五圈四带”的上海北向沿海发展带上,作为苏北唯一“入群”的城市,盐城还将担负起辐射带动整个苏北发展的使命重任。根据预测,苏北地区加上安徽部分地区,未来有3000多万往上海方向的客流都将从盐城走,盐城也是长三角城市群边际效应向苏北乃至皖北传递的重要节点,物流、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都在这里集聚与辐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逢贤认为,以盐城为重点城市辐射带动苏北其他城市发展,这具有战略意义。
高铁让盐城更紧密地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但如何参与分工合作,促进协调发展,盐城还要构建完善包括高速、港口、航空等多层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期间,一座集高铁、长途大巴、公交、出租、城市候机楼等为一体的零换乘公铁综合客运枢纽将建成使用,功能齐全、换乘便捷的“超级车站”更方便市民出行。盐城南洋机场在年旅客吞吐量超100万人次的同时,又瞄准建成江苏沿海中心枢纽机场的新目标,加快新站区及T2航站楼建设,拓展加密航线航班,提升区域辐射能力,未来年旅客吞吐量可达300万人次,进一步提升盐城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作用。作为淮河流域出海的枢纽港和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门户,滨海港将充分利用黄金海岸与广阔腹地叠加的优势,加快建设深水大港,推动淮河入海水道航道工程,打通贯通南北、东出西连、通江达海的快捷通道,辐射带动苏北、皖北及淮河流域联动发展。
以高速铁路为骨干支撑,集国际空港、沿海港口、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于一体,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助力盐城这座东部沿海新兴工商业城市,在参与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进程中壮大实力,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