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回望宿迁建市以来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创业创新的种子萌芽早、长势好、收获丰。
近年来,宿迁全民创业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拓展。2014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网络创业的实施意见》,坚持把网络创业作为推进全民创业的重要抓手,打造了全民创业的“升级版”。
在谋划“十三五”发展时,我市明确提出持续提高居民收入,全力推动大众创业,带动更多群体投身网络创业,打响创业之城品牌。如今,站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风口,我市全民创业迈入新阶段———精心培育全民创业“四大主体”,大力推动“五小创业”,抓好抓实“六项服务”,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
正如市委书记魏国强在全民创业工作推进会上所强调的那样,全市上下务必站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的高度,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和进取精神,大力弘扬具有宿迁特色的创业文化,突出重点抓培育、明确思路抓落实、优化服务抓推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展开新实践,迅速掀起新一轮全民创业、大众创业新热潮。
突出重点抓培育“四大主体”锻造“精锐之师”
全民创业的关键问题是人的问题,只有创业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强起来,才能形成一浪高过一浪的全民创业热潮。
基于这份认识,我市精心培育创业主体,创业者已从零星少数发展为遍布城乡。仅“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4.3万户,年均增长19.8%,总数达7.23万户;新增个体工商户8.3万户,年均增长8.5%,总数达24.7万户。
创业军团的崛起,得益于一支“精锐之师”的集结发力———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知识型人才科技创业、退伍军人投身创业、乡村能人“二次创业”。以这四类重点人群为突破,带动了宿迁面上创业主体的倍增。
“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我的创业之路会很艰难。”这是宿迁家有喜事科技信息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浩的肺腑之言。原来,在他返乡创业当年,宿城区就给予10万元创业项目奖励;去年2月,区里又帮助解决了5万元免息创业贷款。度过创业艰难期,王浩的事业渐入佳境,已建立起苏北片区业务网,开启了苏北婚庆市场私人订制模式。
放眼全市,在外务工人员达70万,他们既是宝贵的创业资源,也是发展创业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市各地通过建立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库,主动与外出务工人员交朋友,引导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加入创业链,滚雪球式的叠加效应不断放大,“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的喜人局面悄然形成。
而知识型人才则是全民创业的潜力所在。我们欣喜地看到,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利用专有技术、科技成果自主创办实业,或以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入股,成为创业的引领者。随着我市对知识型人才创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码,高校毕业生、科技人才等群体通过组建创业社团、“联合创业、抱团创业”等方式,借力优异的“知本”创造了丰厚的“资本”。
建立健全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为退伍军人创业提供创业孵化和政策扶持,降低创业成本,减少创业风险;引导广大村(居)干部带头参与创业,鼓励和支持乡村能人因地制宜发展创业项目,通过能人带动、结对帮扶等措施,实现联合抱团发展……
以重点人群为核心集聚生力军,宿迁全民创业队伍不断壮大,正以迅猛之势推动小业变大、旧业更新、一业多元。
明确思路抓落实“五小创业”拓展广阔“蓝海”
“各级政策持续聚焦‘三农’,这些政策让我看到了农业的希望,种粮的信心更足了!”沭阳县种粮大户滕云飞凭借政策助力,流转了1万余亩土地从事粮食种植。在规模种植基础上,他又组建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基本实现“不落地”式生产,既节约了人工成本,又增强了抗灾能力。
紧跟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我市大力实施乡村能人务农创业计划,培养和壮大一批专业大户、种养能手。兴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种养、农产品加工、农业休闲等创业项目,像滕云飞一样的创业者正在希望的田野上放开手脚尽情打拼。
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最大限度地拓展创业领域、拓宽致富渠道。正是在这样的理念鼓舞下,我市各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找准创业方向,重点做好“五小创业”文章。具体而言,兴办一批小工厂、开设一批小网店、创办一批小物流、发展一批小服务、领办一批小农场。
小工厂是宿迁本土企业的苗子,各地依托乡镇标准化厂房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全力引进一批小型工业项目,以全民创业助推已建标准化厂房去库存。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一批投资少、门槛低、见效快、易经营的“三来一加”创业项目,农村留守人员实现了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
大放异彩的还有极具宿迁特色的网络创业。我市坚持不懈抓细抓实载体建设、网创培训、“金种子”大赛、“互联网+创业”大会等关键环节,鼓励、引导和推动创业者在第三方交易平台开设网店、微店或自建网络销售平台,加强对“创业谷”入驻项目的服务和扶持,进一步做大规模、做强实力、提高效益。
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去年全市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均居全国城市第17位。目前,我市不断加大对大型龙头物流企业的招引力度,鼓励其在宿迁设立区域中心、仓储中心等,形成四通八达的物流体系。同时,积极引导支持本地能人大户成立物流公司,或与其他物流快递公司合作设立分支机构、快递站点。
“互联网+”之外,以小型分散经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服务业也正蓄能升级。我市积极鼓励创业者在新兴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一显身手。此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更多群众承接和参与城乡绿化养护、清洁卫生等公用事业作业任务,努力为各类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
优化服务抓推进“六项服务”精塑创业生态
优越的生态是创业的后盾,周到的服务可谓创业生态的核心。我市的做法是,紧紧围绕创业者不同阶段的创业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突出抓好项目推介、平台建设、技术引导、资金扶持、政策帮办、法律援助“六项服务”。
很多人怀有创业激情,却苦于没有创业门路。对此,我市破解的路径是,逐步建立健全创业项目库和创业典型案例库,尤其注重开发投资少、见效快、容易实施的创业小项目,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创业项目推介和典型案例引导,推动更多群众找到创业门路。
在宿迁,创业门路越来越多,创业舞台也越来越大。一方面,建好项目承载平台,依托现有各类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以及闲置的标准化厂房等资源,不断夯实创业一条街、创业示范基地等载体。另一方面,建好项目服务平台,不断完善返乡创业平台等公共服务配套,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链条。
创业舞台、平台的搭建仅仅是创业链条中的一环,与其环环相扣的还有技术、资金、政策、法律等服务体系。
在实践中,我市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政产学研”模式,推动初创者和创业项目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人才引进,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进一步提升创业项目的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钱从哪里来?”可以说是创业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今年,我市将推广创业券扶持,市区范围内创业者新创办项目后一年内,可根据创业项目类型向有关部门申领创业券。创业者可持创业券向发放部门申请兑现固定资产投入奖补、创业场所租金、创业贷款贴息、营销费用补贴等。此外,探索创新担保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强有力的信贷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创业项目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做大做强做优步伐。
宿豫区创业青年张海露,仅有小学文化,却创造了网上卖拖把年销售额120万元的奇迹。创业中,他专门抽出时间参加创业培训,在市场营销、创业技巧和企业融资等方面持续充电。从今年起,全市每年要组织创业培训2.5万人以上,培训合格率超过90%。
如今,政策的引领作用正在“创业经济”阶段得以淋漓发挥。不久前,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全民创业专项行动“创九条”扶持政策》。在创业培训上,将突出精准实战式培训和小班化培训,积极开展“三来一加”、地产品网络营销、乡村旅游服务等特色创业培训,切实提升创业者的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与政策帮办同步推动的还有法律援助。有关部门积极帮助创业者对创业项目实施“法律体检”,特别在融资引资、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提供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同时,建立完善法律援助工作制度,不断提升全民创业法律援助的广度和深度。
创业氛围空前浓厚,政策扶持力度空前。当前,高扬“创业经济”旗帜,“创业之城”宿迁向广大创业者、“创客”们发出诚挚邀约,期待共同携手书写新的创业传奇,让创业之火燎原西楚大地,让创业之果惠及宿迁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