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城市是各类要素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最近一段时间国务院批复的两项规划为江苏城市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按照《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我省将形成南京、苏州两个特大城市和无锡、常州等15个大城市;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江苏9个省辖市入围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范畴。
如何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和宜居性?17日召开的省政协十一届三十二次主席会议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专题协商讨论,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加快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当前,城市工作应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统筹好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环节。
规划引领,
一张蓝图干到底
城市怎么发展,城市群怎么布局,需要规划统筹引领。目前,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仍有不足。比如,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不足,换一任领导就换一套发展思路的现象时有发生;规划衔接不到位,涉及空间布局的规划种类繁多、体系庞杂,存在“打架”现象。此外,个别地方甚至试图用概念规划、战略规划等非法定规划替代法定城市规划。
委员们建议,要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的综合引导和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刚性约束,优化空间布局和功能形态,构建大中小城市结构合理的发展格局。探索“多规合一”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既保持规划的协调性、兼容性、互补性,又引导专项规划发挥好各自独特作用。
绿色生态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致公党江苏省委建议,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将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技术和措施融入城市规划。同时,完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承载能力。
交通是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和难题,需要有综合思路、系统规划。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建议,在城市空间布局上,积极推行综合性组团和公交导向的开发模式,优先将公共服务功能设施向轨道站点集聚;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高路网密度激活微循环系统,重视新老城区之间、城市出入口的通道建设;在加大公交优先方面,以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为突破口,统筹各类公共交通方式协调发展。此外,建设智慧平台,提高城市交通整体运行效率,缓解“出行难”“停车难”。
如何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委员们建议,规范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公示、论证等制度,动态监测实施情况,严查各类违反规划的行为,做到“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品质建设,
着力完善城市功能
由于发展阶段不同,一些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新城区还处在大规模建设期,建设过程暴露出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节约集约程度还不够高,一些生态空间受到蚕食,能源、水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状况不容乐观;重地上轻地下、重物质轻人本的倾向较突出,有的城市建设缺乏特色,文化传承不够,产城融合不紧。
每一个城市都是生命有机体,生态环境是城市面向未来的主体竞争力,文化传承与创新则是城市魅力之所在。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建议,以自然为美,大力开展生态修复,控制城市开发强度,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民进江苏省委建议,持续实施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整治老旧住宅社区,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加强历史建筑和文化风貌保护,传承好城市历史文脉,留住城市特有的“基因”。
在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地正在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开展垃圾综合治理,启动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民建江苏省委、省政协学习委员会指出,要尽快出台海绵城市建设的约束性指标体系,强化“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透水铺张率”等技术指标,避免“走弯路”。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省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300公里以上,对此,民革江苏省委、民盟江苏省委均建议,因地制宜探索投资运营机制,逐步扩大综合管廊应用面。
公共利益优先,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原则。委员们建议,积极整合城市水系、山体、公园、广场、道路和各类游憩空间,全面推进城市公园免费开放。加强社区服务场所建设,形成以社区为基础并与其他设施相衔接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
精细管理,
持续提升居民宜居感
城市管理是大课题,现有管理模式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依法治理力度待加强,管理精细化不足;一些部门不同程度承担管理职能,但缺乏有效的协调与配合;部分城市重建设轻管理,“城市病”问题突出,居民的宜居感还不够高。对此,委员们提出一系列建议。
完善公共管理。树立“管理即服务”“法治化管理”“全周期管理”意识,有效打通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构建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保障城市生命体的协调高效有序运行。
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城市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各部门研究解决城市管理重大问题。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契机,全面夯实市政、环境、交通、应急和城市规划实施等方面的管理职责。
建设智慧城市。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各类公共信息资源,通过信息共享和集成运用,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新方式。
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城市的兴起、繁荣乃至衰落,原因有很多,根本是经济。省工商联建议,实现城市更好发展,必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我省应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破除协同发展障碍,推进资源要素共享,在更高层次提升城市发展的品质。
委员们指出,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同一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各不相同,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应有所差异,但“规划引领、管理为重、管建并举”的路径需要长期坚持好。本报记者黄伟